基 “一带一路”的人民币区域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9-09-10 07:22吕宁李丹丹霍翠珠
辽宁经济 2019年7期

吕宁 李丹丹 霍翠珠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人民币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渐发展。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条良好路径,“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及全球推广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比国际化货币的基础上,研究“一带一路”给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的机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金融合作 贸易往来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从货币职能角度来讲,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过程,即在国际上充当支付货币、投资货币与储备货币的过程。经过多年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继续保持稳定地位

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增强,据SWIFT统计,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88%,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功能不断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需求显著增加,截至2017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4.29万亿元,同比增长41.3%;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根据IMF统计,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送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1226亿美元,占比1.23%,在单独列出的币种中位列第八位,已有6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计价货币的功能实现突破。2018年3月,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原油期货上市是我国扩大对外金融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使用频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份额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中的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根据BIS每三年一次的调查显示,2016年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份额中,美元占比87.6%,欧元占比31.3%,日元占比21.6%,人民币占比40-/0,由于每笔交易涉及两种货币,单个货币总和为200%。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16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份额中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四季度,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1.69%,欧元占比20.69%,日元占比5.20%,英镑占比4.43%,人民币占比1.89%。人民币超越澳元和加元,排名第五位。虽然与美元、欧元等相比,人民币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但人民币占比基本呈上升趋势。2011-201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中的占比急剧攀升,之后保持较为稳定状态。2019年1月,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总额的40.08%,欧元占比34.17%,英镑占比7.07%,日元占比3.30%,人民币以2.15%的占比位列第五位。

从以上分析可得,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显著。然而,在全球结算、全球外汇交易货币与全球储备货币等方面,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来说,人民币在以上三方面占比偏低,与我国经济体量不符。虽然有的项目已经超过英国与日本,但在上述三方面人民币与英镑、日元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二、“一带一路”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机遇

“一带一路”的提出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人民币借助区域国际化的跳板实现国际化,从区域性舞台走向国际舞台。

(一)金融助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2018年10月末,我国已先后与35個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3.3万亿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2个,占比62.9%,货币互换规模1.33万亿元人民币,占比40.3%。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发展过程中,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成立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为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金融平台。在亚投行内积极倡议优先使用人民币,扩大人民币投资需求,在“一带一路”范围内形成人民币货币惯性,货币惯性的形成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样,丝路基金的设立能更好地利用人民币对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成为人民币全面国际化的跳板。“一带一路”战略也为银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现阶段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8个沿线国家设立76家一级机构,我国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的发展也将推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二)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重点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者加速阶段,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但资金实力不足,技术能力有限,中国资金相对充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技术相对成熟,且中国乐于向周边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提供的资金可以直接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这将人民币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扩大到沿线国家。基础建设中所需要的资金,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扩大人民币债券和票据的发行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能源项目的推进能够促进钢铁、矿石、煤炭等交易,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增加人民币国际需求。同时,基础设施还可以盘活我国过剩产能,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行的境况下,过剩产能的有效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乃至国际化发展带来新动力。

(三)贸易往来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贸易畅通加强了“一带一路”各参与国之间的友好贸易往来,提升了各国经济沟通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3.7%,占外贸总值的27.4%。其中,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70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白沿线国家进口56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货币结算与贸易往来息息相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可以从两方面助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一方面,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逐年攀升,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另外,出口还可以增加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提高经济水平,改善经济形势,而一国经济状况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另一方面,消除贸易壁垒增强双边或多边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快速发展

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可以规避因第三方货币计价结算而引发的汇率风险,缓冲全球美元流动性减少对贸易的冲击,更有利于贸易互动。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1.36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4.7%。2018年5月2日,CIPS(_期)全面投产上线,向境内外参与者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CIPS运行时间基本覆盖全球各时区,支持全球支付与金融市场业务,满足全球用户的人民币业务需求。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发展了人民币的计价和支付功能,同时提升人民币的认可度。

(五)人文交流拉近距离

“一带一路”拉近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不仅是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文化、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也进行了很多友好互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办艺术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与24个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54个沿线国家设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无形之中增加了沿线各国人民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沟通、理解和包容的思想认同,推动了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三、“一带一路”人民币区域国际化障碍分析

(一)“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复杂增加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当前,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差别明显,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参差不齐,对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带来不同程度的国别风险。一方面,部分参与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监管能力弱,容易引发国际流动资金的投机活动,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货币贬值等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地区面临石油争夺、恐怖分子袭击等问题,我国在这些国家中的对外投资可能面临资金供应链中断,政府无力清偿等经济风险,对人民币投资的安全回收构成威胁。

(二)货币与金融不稳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市场波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为小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且货币币值不稳定,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弱,成为国际流动资金的投机对象。当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大面积使用时,不可避免的影响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倘若人民币面临大规模抛售,或者人民币大量回流,人民币出现贬值压力,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外债负担的加重,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都会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稳定。

(三)“一带一路”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以货币所有国金融资本充分开放、货币自由流通和兑换为前提,而货币的自由流动性、稳定性以及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在自由兑换和流通下,很难实现货币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一带一路”的实施扩大了我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央行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而且要考虑国际经济发展的平衡,这些都会增加调控难度,降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大了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难度。

(四)其他国家的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会触碰多个国家的利益,尤其是美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必然会威胁到美元的地位,美国不可能放任人民币的崛起,必定会采取各种措施制造争端。同时,日本在亚洲区域推行日元使用也会阻碍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发展。从“—带一路”角度来看,国际上反对“—带一路”的声音一直不断,美国就曾多次利用自己在IMF中的“地位”,对“一带一路”发出不满,从强烈抵制到疑虑重重,意图阻止“一带一路”的进程,“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提供很大帮助,“一带一路”受阻也会影响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进程。

四、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建议

(一)借“一带一路”之力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最重要的动力。研究表明,在影响国际化的因素中,经济增长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边际贡献是最大的。应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借助“一带一路”的力量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总人口占据世界人口的40%以上,具有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应加强与沿线国家貿易往来和经济交流,还要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追求贸易平衡,降低贸易成本。此外,借助“一带一路”优化产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转移我国过剩产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二)扩大区域范围内人民币的使用

鼓励和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促进实现货币直接兑换和交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或多边跨境投资贸易人民币清算合作协议,拓宽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使用范围,完善人民币境外清算网络。促进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建设,推动中亚、南亚、中东地区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丰富离岸金融市场产品,推动人民币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建设境外金融机构,鼓励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不断完善跨境支付系统,加强各国间的金融合作。

(三)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在区域内的带动作用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在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快了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推动亚投行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与融资,提高人民币的使用比例和兑换额度,扩大使用人民币的范围和数量,以此巩固人民币区域货币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构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我国应将原油期货、大宗商品期货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沿线国家依赖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及中资金融机构的优势,积极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及地区商品贸易中的使用范围和数量,提高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同时,原油与铁矿石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能源,拥有广阔的下游产业链,这有助于将人民币计价结算展到整个商品交易环节,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