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诊治

2019-09-10 21:04杨明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混合感染诊治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放线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2种疾病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在诊断中由于症状较为相似,很容易造成误诊,兽医通常只诊断出一种疾病,导致另一种疾病没有被及时诊断出来,使疫病控制难度较大,治疗效果较差,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07.070

0 引言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具有典型季节性的细胞原虫病,该种疾病的致病原为附红体,致病原主要寄生在猪的血液细胞中,导致血液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血液细胞呈现多种形态的病变,导致机体出现典型的贫血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该时期蚊虫较多,蚊虫通过叮咬猪的皮肤导致致病原的传播蔓延。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为放线杆菌,该种疾病会导致猪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以肺脏组织出现渗出性纤维素性肺炎为主要症状。2种疾病混合感染后有很多症状较为相似,都会导致猪体温升高,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在具体诊治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致病原,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防控。

1 发病经过

某中小规模养殖场共存栏生猪43头,其中种猪11头、育肥猪6头、仔猪26头。该养殖场按照当地动物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免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疫苗,但没有免疫注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多年没有对猪群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2017年6月13日养殖场的仔猪群中突然出现体温升高、贫血、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不振的患病猪。出现发病情况后,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后更换黄芪多糖和土霉素均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并且在治疗中陆续出现死亡猪,病情向整个猪群传播蔓延,发病率逐步提升。兽医接到求助后立即赶往养殖场,进行严格的病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较大、卫生环境不良的现象,傍晚能观察到猪舍上空盘旋大量蚊虫。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发病情况,经过兽医初步判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在进行实验室诊断中发现存在其他致病原感染的情况,明确为2种致病原混合感染的疾病后,立即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蔓延,缩短了治疗周期。

2 临床症状

养殖场的患病猪先出现慢性的呼吸道症状,出现轻微的咳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呈现犬坐姿势,张嘴伸舌。发病1-2d后,从患病猪的口腔和鼻腔中流出泡沫状的内容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体温升高到42℃,并伴随咳嗽、喘气加重的症状,空咳呕吐。患病猪眼结膜苍白、黄染,耳朵边缘向上卷曲,在患病猪的尾部、大腿内侧和臀部皮肤末梢区域出现紫色或紫红色的斑点,并出现少量的皮疹。患病猪身体逐渐消瘦,呼吸存在异常,排尿异常,尿液呈现赤黄色,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部分母猪还会出现乳房红肿和不规则的阴唇水肿等症状。

3 病理学变化

解剖后,首先可以发现血液细胞不能正常凝固,外观呈现深红色或紫褐色[1]。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之间存在大量水肿粘液,黄疸症状明显,全身肌肉组织苍白无血色。将腹腔打开后内部具有大量积液,心包积水严重,心外膜存在点状出血,心肌松弛疲软,质地变脆。所有病死猪都出现严重的肺炎症状,在肺脏两侧出现炎症病变,病变部位深而质地紧实,切面易碎。病死猪存在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胸腔内部具有大量带有血液的红色内容物,病灶呈现灰白色,胆囊显著肿大为原来2-3倍,将胆囊打开后胆汁呈现暗绿色浓稠,脾脏肿大,呈暗黑色,质地柔软,切面结构模糊,边缘增厚,大肠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兽医初步判定是2种疾病混合感染,随即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室诊断。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选择使用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等抗体进行检测,各个病毒检测均呈现阴性。采集患病猪的耳尖静脉血液,带回实验室制成血液涂片,选择使用姬姆萨进行充分染色,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内寄生大量数量不等的病原体,在细胞内有很多呈球状、星芒状、菠萝状等不规则形态的虫体包裹,具有很强的遮光性[2],血浆中存在少量粉红色或紫红色的圆点散在虫体,由此确诊血液中存在附红体。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脏器组织,带回实验室后粉碎直接接种到含有10%马血清的马丁平板上,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温度维持在37℃,培养3-5 d后,可以发现马丁平板上生长出微小的露珠状菌落,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落外观很不光滑、呈圆形[3],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常规染色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由此可以确诊致病原为放线杆菌。最终可以确诊附红体和放线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将分离得到的放线杆菌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可以发现对泰勒菌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磺胺甲基异恶唑高敏。

5 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首先选择使用贝尼尔(有效成分为三氮脒),使用剂量为6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注射液后深部肌肉注射,间隔24 h重复使用1次,连续使用2次,同时在患病豬的另一侧,肌肉注射科奇(有效成分为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使用剂量为10mg/kg体重,1次ld,连续使用5d为一个疗程。对于体温升高的患病猪选择使用双氯芬酸钠,使用剂量为0.2 mL/kg体重,1次ld,连续使用3d。群猪的饲料中添加平喘散(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板蓝根、苦参、甘草、黄柏、盐酸沙拉沙星),每吨饲料添加250g。对未发病的猪肌肉注射贝尼尔粉针剂,注射剂量为6 mg/kg体重,1次ld,连续使用2d。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将养殖场的污染物清理出去,坚持每天使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采用上述手段综合治疗5-7d后,养殖场个别患病猪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猪全部恢复健康。

6 预防

日常要做好猪群的养殖管理,重点做好圈舍蚊虫消灭工作,定期免疫,强化饲养管理,做好猪群的驱虫处理。结合养殖场流行病学每年进行2次疫苗免疫,同时要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期间,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注意做好养殖场的通风换气工作,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使用消毒药物,对周围养殖环境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通常每周消毒2-3次,在发病期间应该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在日常养殖中一定要严把检疫关卡,养殖场应该始终坚持自繁自育的养殖原则。对于阳性猪群净化处理,定期抽测血液,发现隐性带菌猪立即淘汰,并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7 结束语

猪附红细胞体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会造成养殖场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增加养殖场的死亡率,不利于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随着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引导养殖户掌握2种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具体临床症状。当养殖场出现发病症状后,要求养殖户将病情及时上报专业兽医站,由兽医进行专业化的诊治,明确致病原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防控,以降低经济损失,缩短发病周期,避免疫情向其他养殖场传播蔓延,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月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弓形虫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J].畜禽业,2012(7):80.

[2]沈玉林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5):146-147.

[3]高风华,郭兴国.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J].饲料博览,2018(11):64

作者简介:杨明(1976-),男,山西太原人,汉族,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防疫与检疫。

猜你喜欢
混合感染诊治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猪蓝耳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