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诊断与预防

2019-09-10 21:25万建蓉胡建伟周南芳江猛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万建蓉 胡建伟 周南芳 江猛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是一种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常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该疾病已成为制约生猪养殖产业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养殖户存在盲目引种行为,使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传播范围逐步扩大,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由于没有构建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对疫病防治重视程度不高,常会导致疫病快速传播流行。该文分析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预防。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92

0 引言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我国生猪需要强制免疫的疫病之一,该种疾病流行于20世纪80年末期,由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因其发病后在耳朵两侧会出现发绀现象,产生蓝紫色的病斑,俗称蓝耳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僵尸胎。目前该病已成为生猪养殖主产区的重要传染性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视。

1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地方性流行和持续感染。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感染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病毒可在体内长时间存在,并且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妊娠母猪和4月龄的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表现的症状最为严重,妊娠母猪常引发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木乃伊胎和弱胎;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會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空气进行传播,同时也可通过交配实现垂直传播。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嗜睡、食欲不振、倦怠、呼吸极度困难、咳嗽等。妊娠母猪感染各种病毒后,常在妊娠中后期出现突然流产,产下弱胎死胎和木乃伊胎。少数母猪还会在四肢末端、尾部、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1]。感染或呈现慢性经过的母猪,表现为发情不规律、繁殖效率低下、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孕。仔猪阶段感染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症状,生长发育迟缓,存活率下降。还会呈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咳嗽,呈现腹式呼吸,眼眶周围水肿,体温升高到41℃,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耳尖到耳根皮肤发绀。仔猪神经症状出现后,表现为全身肌肉震颤,呆立在圈舍中不愿意走动,前肢向前伸开,呈现八字形,身体虚弱无力,运动失调,后期肢体麻痹,最后倒地死亡。种公猪和青年猪感染该种疾病后,临床症状较轻或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种公猪和青年中会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到39℃,厌食,精液品质下降,繁殖能力下降。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发现存在严重的肺炎病变,个别病死猪会出现间质性肺炎,偶尔还可观察到卡他性肺炎。肺脏组织损伤严重,个别病例表现为肺严重病变,伴随轻微的淋巴结肿大,特别是细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流产死亡的胎儿肉眼可看见头部水肿,眼结膜、鼻子两侧、后肢内侧水肿明显并有大面积的出血性浸润,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淋巴结水肿明显,并呈现弥散性出血。腹腔打开后,内部蓄积大量液体,肺尖叶、心叶和隔叶前端存在暗红色的肉变。心外膜分布有大量出血点,肠系膜充血严重扩张,胃底粘膜轻微出血,黏膜脱落后可发现下部存在出血病斑。肾脏表面存在大量出血点[2],脑膜轻度淤血。

4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可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要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病毒分离试验和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通过采集病料,按照相关方法进行检测,明确致病原后应紧急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5 紧急处理

由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同时属于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疫病,发病之后不需要治疗,直接将经过确诊的患病猪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整个养殖场的封锁隔离工作,将疫情上报,当地政府下达封锁命令,当地兽医部门在场对养殖场进行封锁、隔离、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应做好严格的卫生消毒和清理工作,并做好受威胁区域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是否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当疫区最后一头患病猪死亡或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经过全面的检疫检验合格后解除封锁。在整个防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未发病猪群的净化工作,选择使用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等多种手段[3],检测出的带毒猪,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逐步进化出群。

6 预防

在引种中一定要做好严格的产地检疫,到非疫区引种,禁止到疫区引种。生猪养殖中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诊断和免疫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发病区域进行严格的封锁,限制任何生猪制品的流动,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另外,还应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向猪群提供全价优质的饲料,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提高猪群的抗应激能力和身体抵抗能力。应激反应是诱发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的主要致病原因,在生猪生产中常见的应激主要来自于2个方面:一个是环境温度突然发生变化,季节更替;另一个是人为因素所致。因此在做好上述环境控制的同时,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生猪造成的应激影响,为猪群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生长环境,避免非饲养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对猪群造成刺激。做好疫苗免疫接种是有效防范该种疾病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在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工作基础上,应结合流行特点,选择使用弱毒疫苗进行防疫。

7 体会

目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预防该种疾病的继续传播流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患病猪尽早隔离并设置病猪群、假定健康猪群,养殖场应实行封闭养殖,让哺乳仔猪尽快断奶,育肥猪全部出栏。猪出栏后,对整个养殖区域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另外,由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属于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经过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患病猪不需要进行治疗,进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经过确诊检测结果呈阴性的假定健康猪群,可使用干扰素进行预防,大猪每头注射5mL,小猪每头注射1mL,1次/d,连续使用3d。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前后2d内,不得使用活毒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可与灭活疫苗分部位同时注射,禁止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8 结束语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属于国家一类动物疾病,发病后会对整个养殖场乃至整个养殖区域造成致命威胁。因此,需要引导养殖户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具体发病情况,然后采取针对性诊断措施,及时诊断病情,做好紧急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传播流行,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孟贵,胡雪茜.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制[J].新农村,2008(8):20.

[2]王中伟.猪蓝耳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11):33

[3]李中明.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案[J].兽医导刊,2011(Sl):79-81

作者简介:万建蓉(1974-],女,汉族,重庆忠县人,大专,中级兽医师10级,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