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19-09-10 07:22吕萌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二元对立生态女性主义奥兰多

◆摘 要:本文分析《奥兰多》中体现出的女性和自然在父权制社会中受到压迫的现象,进而分析文中女性与自然的相似之处。分析女性和自然反抗的相似性以及奥兰多如何推翻对于女性和自然的压迫。根据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奥兰多》中是如何解构女性和男性,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并使两性以及人与自然最终走向和谐。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二元对立;和谐

一、前言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运动的第三个思潮,借环境运动而生的一股新生力量。以1974年法国学者F·奥波尼在《女权主义·毁灭》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概念为标志。生态女性主义是以女性的视角洞悉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关注一切生命群体以追求女性和自然的平等为基本点,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平衡发展的状态。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以女性和自然的双重视角,观察世界生命的一切力量以“女性美德”和“生态原则”作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以解放女性,探求人类与自然关系为宗旨,以关注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为重点,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奥兰多》中女性和自然的主题展开研究,揭示该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二、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和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揭露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中自然和文化,女性和男性二元对立中的从属地位。在《奥兰多》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体现在女性是作为男性的奴隶和生育机器存在的。

在《奥兰多》中,我们看到当奥兰多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向正朝梁上悬下的一颗摩尔人的头颅劈刺过去,羡慕他的祖先在原野上驰骋,“他们的刀锋所向,有无数头颅从无数肤色不同的肩膀上滚落下来,他们把这些头颅带回家,挂在梁上。奥兰多发誓他也要这样做。”这表明,作为孩子的奥兰多就有统治人和自然的父权意识,这种统治思想在他是男性期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当奥兰多变成女性时,她却开始嘲笑这个想法。

“或者假设她站起来,杀死一只黄蜂。我们立即就可以提笔开写,因为那样就会有流血,即便只是一只黄蜂的血。哪里有流血,哪里便有生活。虽然与杀人相比,杀只黄蜂不过是区区小事,但它仍然更适合拿来当小说家或专记作家的主题,胜过整天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这里伍尔夫把男性对自然的统治比作奥兰多杀死的一直黄蜂。代表男性对自然的力量,并经常会对自然有杀戮。伍尔夫也嘲讽了男性社会统治自然的思想。通过分析《奥兰多》中女性的附属地位,也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都是被统治的对象。女性和自然的身份认同进一步表明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中所处的下等地位。

三、女性和自然對父权社会的反叛

正如生态女性主义所说,女性和自然都被认为比男性低劣,在父权社会中遭受不公的对待。女性与自然紧密相连,女性和自然都受男权社会的统治和压迫,因此女性和自然对男权社会反叛的方式和结果也很相似。

在《奥兰多》中,女性和自然都遭受二元对立,男性和女性,男性和自然。在二元对立中,女性和自然被看作与男性对立,要消除这种二元思想就要认识到二者的连续性和不同。伍尔夫提出雌雄同体的概念以体现男性和女性能够和谐共存,通过奥兰多由男性变成女性,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共存来解构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奥兰多变成女性后,她的思想中两性平等和谐的观念逐渐加强。当蒲伯、艾迪生和斯威夫特等男性文人随意谈论女性和政治,但是女性却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奥兰多只能无聊地扇着扇子排遣寂寞,忍受男人们的嘲弄和偏见。当蒲伯自以为是地诋毁女性,“没有父亲和丈夫的帮助,无论一个女性有多么美丽和迷人,她都迷失了自我”时,奥兰多义正言辞的反击,“先生们,我发现这很奇怪,你们每个人都是诗人,并且表达了你们对于女性的看法,可其中既看不到温情,也没有尊重,对于你们的妻子,甚至于整个女性世界,你们没有崇高的尊重以及最纯洁的敬意”。

《奥兰多》中多次出现追逐鸟或追逐野鹅,“萦回梦绕!我还是孩童时即如此。野鹅飞过。野鹅从窗前飞过,飞向大海”。最后,当谢尔跳到地面,一只野鹅腾起,“‘是那只鹅!’奥兰多惊叫起来,‘那只鹅……’”。这里,野鹅可以看作是对自我或者对现实的追求。因此,自然是文明社会中奥兰多对和平和现实的追求,女性通过自然提供的力量和自由,反叛父权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摆脱父权社会的束缚。

四、结语

在《奥兰多》中,伍尔夫通过雌雄同体的概念,解构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雌雄同体使女性和男性特质混合到同一个体,达到和谐。通过了解男性和自然的不同也能使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奥兰多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在双性同体之后实现的。当男性因素和女性因素在她的身体、思想和心灵中进行着平等的对话并交融时,她既能较好的把握男性所代表的理性和物质现实,又能敏锐地感受女性所代表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她最终在自然给予的另行中找到了“新生的自我”。伍尔夫认为,当男性与女性不再存在误解与偏见,压迫与斗争,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达到平衡,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时,人类最终可以实现精神生态的和谐,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才能够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李廷裕.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主义创作思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

[2][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任一鸣译.奥兰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4.

[3]傅霞.走向和谐——解读伍尔夫《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作者简介

吕萌(1992.12—),性别:男;学历:硕士研究生,信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二元对立生态女性主义奥兰多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小城畸人》中二元对立的消解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长腿叔叔》中女性主义代表
云中漫步者
美奥兰多市全球寻找“微笑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