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对策杨红果

2019-09-10 07:22杜艳霞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杜艳霞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信息化教学方法。面对网络信息不断增长的现状,中小学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途径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知识,使学生能够抓住时代前沿的知识信息,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创新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开拓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的范围,使人们能够随时在互联网的任何角落交换信息、获取信息。网络上可获得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学校教育也无法再向学生完全传授新时代的各类知识。面对网络信息不断增长的现状,中小学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途径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知识,使学生能够抓住时代前沿的知识信息,并与课堂上所学到的教材内容相结合,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创新要求。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在1974年出现于美国,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了解自己所需要获取的信息类型;②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③能够将自己的信息需求转化为检索语言;④能够有效的使用检索工具;⑤能够判断检索到的信息是否具备利用价值;⑥将获取的信息组织整合起来;⑦能够将信息用于实际用途;⑧懂得存储或输出、传播信息资源;⑨能够将获取的信息吸收为自己的知识;⑩能灵活运用信息,对其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学生,因此中小学教师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整合应用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对于获取信息的意愿和主观认识,不仅包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还包括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和热点时事进行挖掘分析的意识等等。

中小学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信息意识,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意识地分析解决各类问题,充分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高效性,能够熟练、准确地分析掌握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

(二)信息处理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教师收集到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传递、创新利用等能力。从广义上说,还关系到教师的思维逻辑、言语表达、观察分析等能力。教师能否有效利用信息,关键就在于能否合理、高效地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复制传播、复制极其便捷,不足为奇;唯有将信息加工、创新之后,才能使信息为我所用,发挥出独特的、多样化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整合应用能力

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师使用视频、幻灯片、电子课件等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直观、深刻的教学体验。然而,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信息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将所获得的信息组织为电子文档,呈现在课堂当中。

中小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合理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新课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有效掌握课堂知识,完成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当前信息网络不断发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运用到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培养师范生对互联网资源应用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搜索、分析、应用水平,增强师范生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评价问题的意识,使师范生具备完善的信息素养能力。

在师范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开放性、实用性的课程内容,让师范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出具体的信息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师范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例如,针对中小学语文师范生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网络上寻找中小学课文内容的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制作PPT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将来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学岗位后,就能够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将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到师范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师范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网络运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自行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灵活的知识体系。师范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思维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信息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二)通过信息化资源建设培养多样化信息素养

师范院校要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率,就离不开校园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师范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己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引导师范生学习信息知识,針对每个师范生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所有师范生置于相同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同样的教学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抹杀了师范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面对性格各异、水平不同的师范生,教师应当承认并积极适应师范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师范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个人发展情况,还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既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加强师范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选取教学中的涉及的各类相关知识点以及拓展性知识,制作教案、练习题等相关资源,整合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师范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化学习。师范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充分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也可以直接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补习,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因教师的时间不足,影响师范生的学习进步。一些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较强的师范生,在掌握教学基础内容之后,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进行拓展教学,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此外,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资源,如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微课、相关题库、论文库、电子书等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师范生所用,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师范生的具体情况,让所有师范生的信息素养都得到针对性提高。

(三)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综合应用素养

师范生要掌握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首先就需要进行充分的中小学信息教育实践。通过参加中小学信息教育的见习、实习工作,可以有效加强师范生对中小学信息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师范生做好课程设计,编写电子课件,帮助学生寻找课程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将师范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与中小学信息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此外,师范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教学课件比赛、教学网站制作比赛、微课竞赛、影视作品展等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作品竞赛活动。师范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整理收集素材,制定创作方法从而完成作品创作。教师对师范生进行专业创作指导,并组织示范生进行分组讨论,对作品进行点评、投票,最终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出。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师范生的信息综合应用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冬,傅兵.信息素养教育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2]杨彦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李文静.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14-15.

作者简介

杨红果(1980—),女,河南沁阳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STEM教育视野下小学全科教师信息素质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2019-JSJYYB-099)。

猜你喜欢
教师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试论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