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9-09-10 07:22高菊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试管水分创造性

高菊

21世纪所需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开拓型人才,也是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进行成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成功学习目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就课本内容有计划地拟定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例如,在讲《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先向学生指出:种子在仓库里不发芽,但播种在疏松、潮湿的土地里,他就会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种子萌发有哪些条件呢?然后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最后水到渠成,让学生说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结论。在讲授《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先给学生演示“细胞吸收水分”的实验,并结合细胞吸收水分的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结果,通过电视录像,运用刚才所学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分析讨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根吸收水分的基本原理。进而又引导学生应用这个原理去说明盐碱地为什么必须改良才适于种植农作物?给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的道理。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盐腌菜,菜才会软缩;把菜浸在水里,菜会硬挺。这一事实,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把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引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式的应试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去,那种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旧教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式势的要求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际就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即在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读书、思考去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如下:①教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学生进行探索;③师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物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察力,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积极思维能力

创造力的起点在于观察力,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的本身就包含着“看”和“想”的意思。在观察中进行思维活动,可以对所展示的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达到创造性的境界。例如:在演示种于含有水分的实验中,首先拿出一些水稻种子提问:“这种干种子含有水分吗?怎样来证明?让学生思考。然后拿出一只试管并问:“试管里有什么?”学生回答:“什么也没有,试管内很干净。”于是我往试管里放进了2克水稻种子

再拿到酒精灯上烘烤一分钟后,请学生观察并问:“试管本来是干净的,现在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我又紧接着提出:“是的,试管本来是干净的,现在出现了水珠。请大家想一想,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答出:“水珠是从种子中出来的,说明种子里含有水分。”通过学生观察,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除了在课堂观察外,还在日常生活中及课外进行观察,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以促进他们积极思堆。

四、利用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技能,从而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如我在讲《临时装片制作和细胞观察》一节时,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等内容,在实验开始之前先提出这些内容,学生掌提这些内容以后自己开始动手实验。教师进行巡视纠正和具体指导。发现問题积极启发学生,尽量自己纠正。为了使学生不机械地掌握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根据实验看到的气泡与细胞有何区别?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何以异同点?”这时让学生充分动脑,依据科学的理论去展开丰富的联想,之后再用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把“思维—动手、动手—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其次,凡是教材中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我都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如讲《种子结构》时,可让学生提前两天把玉米、菜豆种子浸软,上课时带来观察,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能准确地辨认出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的位置,并且能找出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又如“细胞吸收水分的实验”也是让学生提前动手做,上课时把自己在家用清水和盐水分别浸泡过的马铃拿来比较,一个变硬挺了,另一个变软缩了。从观察中找到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从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技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我们结合生物教学实际,创造良好的生物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试管水分创造性
苯中水分的检验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完形填空Ⅳ
一天喝2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