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体能教学创新教育体系研究

2019-09-10 02:25刘鹏飞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刘鹏飞

◆摘 要:高等职业体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融合时代背景,培养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现代化毕业生。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过程来看,高职体育课程经历了许多改革。随着教育部门提出的不同的教育要求,高职体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基于职业体育健身特点的高等职业体育正在形成。本文研究了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了构建高职体育课程的新途径。

◆关键词:职业体能;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体育课程是高职教学体系和职业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体素质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而言,它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更好地满足岗位体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所有的职业活动都离不开身体的支持,如果身体素质不能满足日常功能的需要,很可能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从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效果不理想,职业体育训练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相应职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一、在教学设计环节要充分考虑体能教学

在“目标模式”的总体思路下,课程标准提出了“目标导向内容与方法”的教学建议。因此,学习目标的设计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存在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没有及时转变为学习目标。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期望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表述为学习目标。第二,学习目标缺乏物理目标设计。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习惯于将学习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往往忽略了体育训练的重要目标。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需要,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技能获取都有不同的影响。校园足球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足球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起着重要而全面的作用。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补偿性锻炼的安排。健身教学与技能习得应相辅相成。也就是说,在体育锻炼中,安排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提高技能,进而增强体育能力。

二、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本质探析

随着市场经济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健身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次健身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身体素质直接决定着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健身纳入人员招聘考核范围。中等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铺平道路的重要途径。体育对职业体育的创新,既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措施。高等职业教育体育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本属性

职业体育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体育健身和能力训练。在中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职业体育教学体系,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项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健康成长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属性

高职院校职业体育教学除了具有基本的健康属性外,还具有特殊的职业属性。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体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体育教学服务。职业教育的属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第二,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不同的体育教学和锻炼的具体身体素质也不同。基础学习阶段的选修课有篮球、足球、排球等,职业体育课程开始阶段,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等内容,锻炼项目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来衡量申请的深度。

三、以职业体能教育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特点。在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现实。

(二)岗位需求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有工作需要的毕业生为中心教学任务。在设计高等职业体育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职业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三)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给他们鱼和鱼”。在设计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职业体质的培养和提升,还要注意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使学生真正理解职业的意义。学习体育,終身受益。

四、以职业体能教育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要将职业体育纳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从专业角度设计体育课程体系。首先,根据职业特点制定课程内容,通过学生对职业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对职业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建立职业体育课程内容,对职业特点进行分析。坚持和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职业体育教学的教师具备综合的专业能力;职业体育课程的建设应突出时代的特点,同时,职业体育课程的建设也应注重职业体育课程的建设。学校要突出时代特点,也要符合职业特点;要把职业体育渗透到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把普通体育与职业体育结合起来,建立职业体育课程体系。以职业体育为基础。

五、以职业体能教育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目标定位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不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同。他们毕业后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具有较高的职业体能,更好地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设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时,必须兼顾体育教学和专业体育训练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不仅要实现强化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教学目标,还要兼顾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全国高校,整合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特色职业健身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相关体育和健身水平。能力和知识。具体目标如下。

(1)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科学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能力。

(2)掌握两次以上健身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今后工作岗位的特点,发展身体健康和职业卫生保健等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4)通过体育活动,克服心理障碍,改善精神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

(二)课程内容设计

高职院校以职业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内容选择,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达到职业技能所要求的职业体育素质和职业素养,预防和纠正职业体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技能和职业劳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伤害,帮助学生发展好运。养成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院校以职业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种是普通体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敏捷性等基本身体素质和能力。第二种是专业的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躯干力量、颈部肌肉力量、肢体力量等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如平衡、搬运、负重、悬挂、攀岩、支撑等),专业的特殊身体健康(克服特殊影响的能力)外部环境,包括发展、抵抗自然、生存、挫折能力等)、職业素养(职业道德、意向等)。吸气质量的内容等。三是体育保健知识,包括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职业保健(与职业病防治有关的纠正性运动、保健运动和生产性运动)、体育健身和保健。

(三)课程考核评价

高职院校以职业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程采用“过程+标准+考试”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练习成绩的评价方法,而不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形式,从而使体育课程的评价更具针对性。体育课程评价更为合理,体现了学生导向教育的理念。

过程评价:占最终评价结果的20%,建立学生个人体育课程信息卡。在每节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团队合作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

标准评价:占最终评价结果的40%。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质发展。考核标准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技能考试:占最终考核成绩的40%。主要考察学生的核心身体素质和能力。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考核内容,对技能考核得分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86.

[2]王玉扩,陈庆合,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100-101,104.

[3]阳慧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203-20.

[4]董翠香,王珊,朱春山.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59-161.

[5]翁惠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8(10):232-233.

[6]王艳红.对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25):208,210.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