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2019-09-10 02:54李万洪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由点及面的展开,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新的变化。要处理好历史教学教与学的关系,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历史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兴趣的养成;自主学习;探究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应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兴趣及主动性

历史意味着过去,所以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这对于社会经验极少的初中学生而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强化感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并使其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再现历史现象产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官渡之战”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始末,给学生以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可选择表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的音乐或战斗的呐喊声的录音带,边放录音边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其间,教师边讲述边不断地变幻投影片。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听着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所做的精彩描绘,感到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此举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对知识理解并加深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二、巧妙设疑,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激发生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1.把握基础。即设问时要充分考虑到基础知识的要求,提问对象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同学,尤其是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其目的是引导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使他们初尝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为下一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及时渐进。即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所设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梯度状设问,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由表及里,逐步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与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知识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推导等方面的能力,并从中学会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3.引导开放思考。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及社会经验,以史鉴今,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在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想通过改革“自强”,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它能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资料,结合政治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除依靠技术创新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我们当今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营造有利于投资的政治环境和人才环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这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丰富教材内容,扩大知识范围,生动具体讲解史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对一些历史教材故事化、通俗化的讲述。教师要善于进行故事化的讲述。例如,在讲述黄帝的传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据史实向学生讲述“三皇五帝”的故事。通过描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既学得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2.要善于为学生选择能揭示历史时代的事件本质的历史文献,增强叙述的具体性,充实论断的说服力。帮助学生增进史实的时代感。例如,我在讲《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这一课时,学生把我国北宋的民族英雄杨业与评书《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杨继业混为一谈,产生了误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据史实介绍杨业的其人其事;另一方面,我又选择部分历史文献资料向学生讲解,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对杨业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读史的积极性。

3.引用适当的诗歌、民谣,以增强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感。例如,我在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节课时,我采用了这一时期的《朝代歌》来加强对本节课的学习和理解。又如我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来加强对本节课的学习和理解。

四、采用启发诱导,“走进历史”,再现历史情景,以激励学生自觉地探索問题

所谓“走进历史”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进入角色”。不过这一角色是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再现历史现象,历史情景的角色。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体察、认识历史。从而阐述自己的见解,以达到深入掌握历史知识。挖掘学生兴趣的深刻性的目的使学生“走进历史”。教师必须在对教材认识分析、选择适当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教材,加强学生兴趣的持久性和深刻性。例如我在讲《赤壁之战》一课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我让学生扮演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结论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我在论战结束后,将辩论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此法对于学生不断巩固加深已有的兴趣,提高兴趣的层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强化“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在用法。教师只有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勇于学习、勇于创新,方能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崇善.浅谈历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1(06).

作者简介

李万洪,现任教于本溪市实验中学,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