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柔性组合拳”,推进“三先三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研究

2019-09-10 02:55刘克鲜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刘克鲜

◆摘 要:河南省方城县第三幼儿园通过开展“运用柔性组合拳,推进‘三先三后’民族民间舞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柔性组合拳”;“三先三后”;民族民间舞教学

一、研究背景

柔性组合拳,指的是“柔性教育,润泽生命”的自动化体系。这是一套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包含“三全三美”柔美自动化成长体系、“一二三四五多”的发展架构、“以爱育园、以文塑园、以和兴园、以美润园、以舞养园”的发展战略、合适有效的制度机制作为重要保障,做到“寓教于乐、先育后教、以育为主、育教结合”。

“三全”指的是育人过程中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美”则指“教育思想之美、专业成长之美、家园共育之美”。其中的教育思想之美重点从寓教于乐之美、柔性教育之美、育心启智之美诠释和落实;柔性教育之美中,“先育后教”要做到“以爱育爱、以爱生美、由爱达美”、“以育为主”要做到“以心教心、以行养行、内外兼修”、“育教结合”要达成“身体健美、心灵柔美、美美结合”。而在柔性教育之美中,特别强调的要求是:遵重成长规律,实施柔性教育;创新方法载体,做到寓教于乐;坚持先育后教,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行以育为主,养成,注重育教结合,培养时代新人。

“三先三后”,是“先玩后教、先学后教、先研后教”,是针对教师、幼儿、家长而言,在进行教研、教学的时候,采取的一系列有趣、有效的教研模式。作为蕴涵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内容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它既能满足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又能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求。民族民间舞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民族民间舞实验班为课题实验模型建设切入点,开展民族民间舞课程实践活动,探索5~6岁幼儿民族民间舞教学有效性研究。

2.完善幼儿园教研奖惩机制,为幼儿园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3.通过组织“课例分析项目组”,规范幼儿园教师的基础教学技能与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4.通过“三先三后”模式的实施,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园本教研奖惩机制研究。

2.幼儿园民族民间舞5~6岁的幼儿学习内容与方法研究。

3.“三先三后”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4.课例分析。

5.家长参与合作共育。

(三)研究创新点

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以及园情相结合的教研模式,促进幼儿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精浅认识及感受,提升教師进行民族民间舞有效教学的研究,为幼儿园舞蹈课的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拟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歌舞图片、歌舞音响光盘等媒介),利用欣赏、示范、游戏等教学方式,采用“三先三后”等研究方式,在“先玩后教、先学后教、先研后教”的12字方针指导下,选择一些适合幼儿了解的民族民间舞蹈,探索出一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适合幼儿学习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模式,辐射到其他舞蹈的教育教学,增进幼儿民族情感的生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形成幼儿园特色文化。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

(二)研究思路

1.完善幼儿园本园教研奖惩机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运用实验班先行模式,创建课改标杆。

3.创设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园所环境,浸润师幼的视听环境,使师幼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1)运用物质环境氛围,将知识文化物化为“会说话”环境。在每个活动室里,创建了“民俗风情角”,教师自己在探索浓厚民族文化的同时,带领幼儿了解接触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之美。

(2)架起家园共育之桥,利用家长资源,共同传递民族文化。各班教师引导家长,将自己去民俗风情景区旅游的见闻,以图片、故事、歌唱等形式,与孩子互动,并带到幼儿园,共同交流传递民族文化之美。

(3)日常渗透,民族时光。幼儿在园的一日时光中,各班教师分别创建了以民族音乐为主旋律的早晨入园背景音乐时光,室外民族舞音乐游戏、午休民族神话故事时光、民族民间舞教学时光等,将民族文化以“浸润”的形式,熏陶幼儿的身心,将民族文化融进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

(4)运用“三先三后”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教研,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研:先学后教。邀请南阳市特级教师党伟女士和杨老师,来园为全体老师讲解民族民间舞课程,同时为大家进行“美丽的金孔雀”舞蹈教学展示,使大家在心灵上来一次全新的洗礼,在大美的视听享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整体印象,增强有效进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信心。

第二研:先研后教、先玩后教。参研教师自行设计活动方案,进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实践观摩,相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再次修订活动方案与教学方法;运用教师先玩、孩子先玩的方法,使大家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接触民族元素,为民舞教学进行了前期铺垫,增进大家对民族元素的精浅了解。

第三研:大家在共同的交流之后,重新实践教学活动,梳理经验,形成以游戏、欣赏、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在“先玩后教、先学后教、先研后教”中,选取了各个年龄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5)运用课例分析,提升教研有效性。

(6)运用奖惩机制,刚柔相济,互助协作,为课题进行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7)建立家园合作平台,邀请家长以合适的形式参与进来。加强了家园联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本研究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家校共建。因此,通过研究更新了家长育儿理念,帮助家长“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交流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掌握密切亲子关系的技巧。”丰富了灵活育儿的内容:“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强化孩子习惯养成、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成为家校共识。拓宽了沟通的途径,坚持“全员参与、共同成长、多元媒介、畅通无限、因人而异、量身定制”,为全面育人扫清了障碍。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运用“三先三后”模式提升幼儿园5-6岁幼儿民族民间舞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CJYC181613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