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开发探究

2019-09-10 07:22周崇山
天津教育·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高中物理

周崇山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改的深入,我国教育方式不断改革。各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旨在与时俱进为我国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不断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学习质量。高中物理涉及的概念、原理、公式较多,大都比较抽象,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难点。另外传统的教育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看法,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高中物理;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近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存同求异,探索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丰富自身内涵。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激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创新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教学中,公式、定理、理念颇多,如果是长时间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会严重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丧失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因此,新时期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运动学“平抛运动”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和打篮球融合在一起,从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探究篮球的运动速度和轨迹,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在学习磁场强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多准备一些铁屑,然后放在磁场中,这样可以直观观察到磁场强弱的分布规律,然后通过多媒体,将地球磁场和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磁场的魅力,进而激发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

(二)问题链式教学,激起学生创新热情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的思想诞生。”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对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在教学内容初期,教师应以简单易懂的问题作为引入课堂内容的媒介,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课堂所学内容主动进行思考,在这一思考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来理解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其定义为:在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都玩过钟摆吗”“钟摆中哪个圆球的运动是怎么样的,谁能描述一下”“钟摆为什么可以一直来回摆动啊”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像上个问题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猜想:“钟摆可以永远的这么摆动下去吗?”这些问题就像通关游戏一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像是过关斩将,可以给学生心理极大的满足感。因此,“问题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扮演着关键地位,诸多的物理理论知识都需要经由实验实践得以验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细节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新问题及新的解题思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益。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打破常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问题的假设及猜想,能够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步骤及方法,验证自身的假设,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会做出各种的猜测及设想,教师再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启发及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自主创新

高中物理知识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深,但是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电荷摩擦起电现象时,教师可以拿来两把梳子,让女学生梳头,会发现头发会粘在梳子上,这种现象在平时也比较常见,可是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而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来讲解这一问题,梳子和头发有了摩擦,使梳子和头发都有了电荷,这是摩擦起电现象。然后让学生用绸子、毛皮、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摩擦,让学生自己探讨和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定义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在学习惯性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手上有水的时候会通过甩手将水甩在地上吗?”大部分学生都经历过这种情况,进而教师在问“为什么甩手会将水甩离手呢?”其实这都是应用到了感性,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生活中常见的刹车,人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倒,用棍子敲打悬挂的被子,可以除掉一些被子上的灰尘等,都是利用了惯性。通过这种结合生活的教学,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优化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思考中成长,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光.在物理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物理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形成谈[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6).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