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2019-09-10 07:22柯海珠陈玉香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渔家民间音乐

柯海珠 陈玉香

1 培养对民间音乐的审美情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提出了“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的音乐教学基本理念。其中,审美情趣是指“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的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创意表达、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由此可知,我国的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民间音乐咸水歌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如何品析咸水歌的美,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演唱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咸水歌以方言粤语传唱,句式结构以上下句式的二句体为主,每两句、四句构成一个段落。其腔调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流传民歌相似,加插衬字和拉腔,如呀哩、叻哦、叻啰、呢、姑又妹、哥又兄等。音调悠扬细腻,婉转动听。咸水歌作为湛江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传唱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值得学生深入了解、细细品味。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音乐基础、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围绕教学内容而设定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分为三大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大教学目标的实施将给予学生直接性的影响,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责任,所以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1]。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表现为内在与外显两个方面,内在表现为精神上获得的愉悦和满足感;外显表现为习得了一项技能,能把音乐教学中习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且能够呈现出来。

在《渔家爱唱咸水歌》的教学中,我们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歌曲的起源、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学生初步了解咸水歌,激发学生学习、传承民间音乐——咸水歌的浓厚兴趣,体验咸水歌的艺术魅力,感悟歌曲的文化底蕴。

(2)正确把握咸水歌“呀哩”“叻啰”“呢”“姑又妹”等腔调的唱法,了解《渔家爱唱咸水歌》的曲调特点、句式结构以及押韵要求,并能轻快、活泼、优美地演唱这首歌曲。

(3)在看、听、唱的过程中,了解渔家人的生活,体验渔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

3 使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学生兴趣索然,更别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了。有学者曾言,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这一门艺术形式的实践过程,而这一实践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歌曲教学,应当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音乐的熏陶影响[2]。换而言之,民间音乐教学更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触动,让学生感悟到民间音乐的魅力,领悟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简单单流于形式地学会歌唱。

在教授《渔家爱唱咸水歌》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手段。首先以听觉导入,教师先播放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曲,激起学生兴趣。其次,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咸水歌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指导学生演唱。教师通过手势的高低来带动学生演唱,让歌曲学习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进而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民间音乐得以传承的保证。在音乐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为民间音乐注入时代元素,让更多的人乐于传唱。音乐学家、评论家居其宏将民间音乐的现代传承分为学术性传承和创造性传承两种,并且认为创造性传承主要着眼于民间音乐生命力的当代接续,在于发展、挖掘其形态特征及其内在精神,并在当代创作中给予不同形式的运用[3]。因此,课堂教学民间音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任务,让学生不再停留在浅层的会唱阶段。

在《渔家爱唱咸水歌》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下课外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一,要求学生观看有关咸水歌的音乐节目并填写好记录表,然后在课上集中讨论。其二,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身感兴趣的咸水歌,与家人共同欣赏、品味。其三,鼓励有能力和有興趣的学生在课后对歌曲进行创编。

1 听觉导入,产生疑问

民间音乐《渔家爱唱咸水歌》由广东省吴川市欧景钦创作,曾多次在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播放音频《渔家爱唱咸水歌》,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沉浸于美妙的歌曲当中,感受歌曲的美。播放完毕,学生就会产生“这是什么音乐?”的疑问。

学生对流行音乐非常熟悉,但对咸水歌鲜有听闻。陌生的旋律和音调,给予学生听觉上的感官刺激,同时又使他们产生了疑问。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咸水歌的兴趣。

2 创设情境,感悟乐曲

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视频介绍了咸水歌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传承现状及有关音乐知识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咸水歌,解答心中的疑惑。接着,呈现渔民打鱼、美丽的海边风光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渔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后,再次播放《渔家爱唱咸水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词里所描绘的意境。

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感官刺激,学生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能更好地感悟咸水歌之美。

3 讲解演示,掌握要领

在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渔家爱唱咸水歌》之后,教师给学生发放谱例,进行乐理教学。学生主要采取模仿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跟唱,经过几遍的反复演唱,把握歌唱要领。

任何的听讲如果没有经过有意义的实践,那么学生就难以吸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这一环节重在指导学生掌握演唱的要领。歌曲的精髓在于对乐理的理解,熟悉乐理之后再进行演唱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4 指导练习,校正演唱

在学生把握演唱要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同时一一指导小组成员,给出改进意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指出学生歌唱中存在的问题,他们才能获得有效的进步。

5 总结回顾,巩固提升

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回顾本课教学内容,既要指出学生容易犯错的部分,也要表扬学生掌握得较好的部分,进行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最后集体合唱《渔家爱唱咸水歌》,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宣告课堂结束。

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在这一堂课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集体合唱又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堂课所学的知识。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堂课不同于以往的普通音乐教学,极大地考验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教学技能。因此,研究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 注重民间音乐课的教育质量

民间音乐的教学往往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如教师对民间音乐不熟悉、学生对歌唱民间音乐提不起兴趣、缺乏优质的音乐素材等,都导致民间音乐教学质量不高。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其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充当教学者的同时,又要充当演唱者。作为演唱者,教师平时要提升修养,深入生活;在演唱时,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注意呈现作品的神韵,抒发作品的情感,营造作品的意境[4]。一堂优质的音乐课堂在于能够展现出作品本身蕴含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而这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极高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渔家爱唱咸水歌》一课的教学质量,执课教师曾跟随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传唱艺人学习了咸水歌的发音特点、章句结构、音调韵律、修辞手法、唱腔、情感等。执课教师在原有音乐基础上进行学习实践,领悟歌唱咸水歌的真谛。这既贯彻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使民间音乐以“学习—传唱—发展”的形式不断循环、延续,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

2 音乐作业应遵循开放性原则

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課后作业的布置,都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然而,无论是偏重理论知识还是偏重技能训练的音乐作业,都会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因此,音乐作业需充分体现开放性,教师多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在教授这堂课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布置学生可能会应付式完成的作业。布置课前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课后作业则是学生兴趣的延伸。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民间音乐——咸水歌不失为一条有效的传播途径,这对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将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融入中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本土音乐,对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传播优秀本土音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选择《渔家爱唱咸水歌》作为教学内容,对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试课,力求将欣赏、表现、创造与相关文化紧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渔家民间音乐
渔家网事
渔家风情
渔家乐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