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物作文三步骤

2019-09-10 07:22黄锐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外婆笔者材料

黄锐和

笔者在山区任教多年,一直担任语文科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写作是学生非常头痛的事。一到作文课,学生谈“写”色变。但写作又是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近几年来,笔者针对学生怕作文的现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就拿人物写作来说,笔者认为,如下三步骤是学生写好人物作文的有效方法。

一、采访

写作,要避免“无米之炊”。要想写作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关于人物的材料非常重要。材料从何而来?采访中来。笔者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写作小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负责统筹该组管理。建立学习小组之后,我着重以下几方面向学生强化采访相关技能技巧:

1.锻炼学生胆量。让学生从自我介绍做起。大家上台自我介绍,要求站姿良好,说话流利,声音清晰。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不敢上台的学生可在座位上站着讲。讲完后,小组讨论交流,特别把点评的机会给那些胆小、说话吞吞吐吐的同学,然后针对其点评进行激励,特别是要找出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敢于尝试,敢于与人交流。通过近两个星期的训练,全班同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胆小的同学说话都变得自信,而且显得落落大方了。小李是班上最胆小的学生了,平时很少与同学共处,沉默寡言,经过锻炼后,他在周记上记下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自我介绍,我发现自己变了,上台讲话时我的腿不发抖了,黄老师,谢谢您给我那么多的锻炼,我好开心!

2.善于发现典型人物线索。笔者鼓励学生多与学生老师家长亲戚等不同角色的人交流,从交流中发现典型。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次,笔者布置了寻找典型人物线索的学习任务:要求全班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寻找身边很有孝心的人物,不少于2个,而且要了解到“孝”的具体表现。结果全班同学都能完成任务,有的找到4、5个典型,而且材料充足。如小张找到的人物有外婆、表哥、村中的村长、志愿者。其中小张记录下外婆的孝心表现在:外婆55岁,每天照顾半瘫的外祖母,包揽了外祖母生活起居,从无怨言,每次见到外婆脸上虽然憔悴,但总洋溢着微笑,特别是看到外婆在为外祖母喂饭时,每喂完一口,总听到外婆一句温馨的话语:妈妈,您好棒……

3.善于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懂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性,我要求学生平时上课做笔记,读书看报做笔记,开会讨论做记录。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全班同学都养成了做记录的好习惯。在一次采访中,小王竟然还带上相机,录音笔,将采访的过程录了下来。笔者在班上多次表扬这位小王的积极行为,还把他在采访时拍的十张照片在班上的图书角展览了两天。在一次交谈中,小王兴奋地诉笔者,采访很有趣,学到了好多书上没学到的东西,因为采访表现好,还得到爸爸的一份奖品——相机。笔者问小王拿到奖品时的感觉时,小王说:“我要继续采访,写好作文,未来想做一名记者。”

通过采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要想写好作文,前提是有材料可写;要想写好人物作文,要搜集了解到典型人物的典型材料。只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叫做有血有肉。

二、演讲

学生在采访的基础上,进行演讲,目的是让学生重温采访场景,针对作文要求对材料查缺补漏,同时提高听说能力。

1.分组演讲采访经历,包括采访内容。在学习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演讲,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两名代表上台在全班面前展示。在小组内,组长是小老师,对每一位组员都要点评,点评后每一位组员都要发表评价。小组演讲重在训练胆小不愿发言的学生。经过锻炼,表达能力方面同学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精彩纷呈。全班分五个小组,每组代表各显神通,表现让我意外。一堂写作课变成展示课,同学们聚精会神聆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同学在讲到:我现在终于知道,写作文之前,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要收集好人物的典型事迹,不怕写不好……还有同学分享时说到:周末采访孝心人物,我看到了做下一辈对长辈的孝敬,深深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容易,我认真检查了自己,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今天起我要好好对待父母爷爷奶奶……看到同学们台上的演讲,笔者被深深打动了!看到自己的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实践,收获到的已经不单单是完成作文任务了。

3.教师点评学生的采访。采访是为了搜集人物的材料,可以越多越好,但从学生在台上演讲中,有的材料需要教师给予分析,加以点拨。如有的学生收集到材料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东西,这是采访不深入的表现;有的学生采访来的材料与表现人物的特点不吻合,材料没有说服力;也有的学生采访的材料过于片面,甚至道听途说就拿来作文章的材料。如,一位学生写学校的先进学生,采访到的材料是:该学生每天早上早早就来到教室,看书,做题;每天下午,同学们放学打球去了,他还在埋头学习……笔者让学生分析,老师点评。学生居然能分析得很中肯:材料太普通,不具有典型性。

4.写心得体会。讲演之后,布置学生就讲演写心得体会。不少同学写得很深刻。小谢写到:开学初,我一直怕写作文,每次听到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我都发愁,我特别害怕老师问我作文写好没有;如今,即将学期末了,我猛然发现自己对作文有兴趣了,我还开始坚持写日记了,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我感到特别享受……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五年级之前,我清楚地记得,每一次作文都敷衍完成,有时是抄抄人家的,有时是东拼西凑,凑够字数就了事,对作文也越来越不想写,甚至想放弃了,自从上了六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竟然发现自已其实不差,我会演讲,会采访了,作文也有话可写了,我想我的变化都是老师的功劳……

其实,写作前的采访、演讲,学生是在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过程中,是一边学习,一边反思,暨有独立思考,又有团队合作,自然而然提高了综合能力,素质也得到提升。

三、写作

有了以上两步的充分磨练,进入写作阶段,学生自然会感觉容易多了。人物要特点鲜明、与众不同,一要有典型事例;二要善于描写。

1.典型事例是构成人物形象的主要因素。塑造个性独特的人物形象,最好能通过两三个例表现,要选择最能打动人、影响人、具有感染力的事例。其中选择的事例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共同为塑造同一个人物服务。如,小张“记一位优秀学生”的作文中写到三件事:第一件是品德好,第二件是学习成绩优秀,第三是身体健康体魄好。仔细分析小张的作文是围绕“德智体三方面”写人物的,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2.善于描写人物。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不管哪种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典型性,往往是同时进行各种描写。如一位学生写爸爸的“悠闲”这一特点时,写道:爸爸右脚放到沙发上,没有节奏地抖着脚,身子斜躺着,头时不时晃一晃,哼着让人听不懂的调,音量不大小……笔者作了如下批语:你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聆听,你的爸爸真的“悠闲”!加油!

3.作文互评。学生互评作文,最后由老师总评。学生在评改中学到了他人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他人存在问题。实践证明,通过互评作文,学生中发扬了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作文课堂教学产生良好反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三步骤,前因后果,步步相关,学生通过如此练习,初步掌握了写人物的技巧,对作文兴趣也越越来浓了;而且,通过三步骤的写作过程,同学们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学习写作的同时,提升了个人的综合品质,可谓是一举多得。近几年来,笔者任教的学生,很多从不想写作、害怕写作、放弃写作到现在的爱上写作,笔者的写作课越来越爱学生欢迎。更让人欣慰的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变了,班里的班风奇迹般地好转了。

猜你喜欢
外婆笔者材料
破耳兔
老师,别走……
唠叨的外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外婆的钱
可爱的小瓢虫
外婆回来了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