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有效备课探析

2019-09-10 07:22张学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主体教学内容目标

张学彬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面对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各国政府都相对表现出对学生素质工作的极大重视,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各地的教育届和政治界人士纷纷提出了要对学生加强知识教育、道德伦理和体能教育。大会明确要求了,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开展学生教育,促进个人和协调的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其在教学过程中也日益重要。

而随着如今各项学习科目的繁重和课堂的紧迫感,以及有些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单纯的固定化教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需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除了是提高学生的体能,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故在体育教学教师中坚持“以育人为主”的原则,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

2.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学科要遵守“情知”的教学原则,通常一些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和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狄德罗曾说:“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而有效的教育始源于设定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要实现有效的课堂,就要设定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的设定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实践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程的合理规划,让教师利用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筛选、技术和媒体运用等多方面起到一个合理分配,让老师在课堂上发挥好教学的引领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目标更多是表现为一种心理功能,比如当老师通过课堂、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对目标的实现,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期待、自主的心理动机,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课堂中。

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效果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主体差异,因此,作为教师主体,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目标设定来避免教学的单一化和笼统化,和教学课堂上的盲目性?

通过借鉴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案,我发现,教学目标存在着两大误区,首先是体育教学目标设定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其次是体育教学目标的笼统化,根据这两个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的两个教学目标设定方案。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案

1.体育目标设定的多样化

①内容的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难免会发现,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懒惰性式的体育学习,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缺乏锻炼的主动性。这类情况多数是由学生的心理原因导致的能力问题,许多学生,有着腼腆害羞、自尊心强的心理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因为这类问题,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更倾向于默默当个看客。

面对这类型情况,要进行鼓励式教学,让教学内容多样化,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偶尔课堂的跳绳训练、跑步训练、篮球训练、体育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弹跳、跑步、反应的能力。

②练习的多样化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授课前、中、后三期的练习,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作业形式,课前联系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办法,加深记忆,对新知识进行导入和理解。课中练习,则可以采取分段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对该堂课有一个专项练习,通过一边运动一边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课后练习,则是通常教师采取的作业巩固形式。

③组织的多样化

体育作为一门运动学科,它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灵活性,故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需要单一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播知识,更需要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余教学形式的多项开展,扩展学生在体育学习的途径。可以采取体育游戏、体育比赛、体育竞争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求知欲。

2.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教学主体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数是将体育教辅教材作为教学主体,这种限制性的教学思想时常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比如有时候,一些老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习惯以教师为主体来设置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课堂的感受和意识。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更有甚者,因此产生厌学心理。

优化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改变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影响,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当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当成一个核心目标。从而多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在教育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多采用因材施教的设定方式,关注学生主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问题设计和作业布置方面,多采取针对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差异,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

3.细化课堂,明确目标。

体育教学内容是《课堂标准》的具体化,为此教学目内容要有层次,还层次表现于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宏观层面划分,有年龄、年级、学期、单元、科目等各类层次,從微观方面来说,又有课时层次的实时操作,在课堂教学要依据课堂的微观内容,明确教学计划,学习对象是学生,不是能只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当把握宏观全局,微观发展,做到二者之间的一个统筹帷幄。也就是说,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选择的完成宏观内容,而不是面面具到,否则,除了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还会拉低课堂教育效率。

体育教学方案是通过综合规划所制定出来的,但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常有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导致与原先的教学方案出现了偏离,这除了是教学目标设定的不合理外也有可能是教学方法出了偏差,为此我们要对体育教学方案有更深的思考,让其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内容目标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