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语学习者会话的评价

2019-09-10 07:22刘佳玮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本文以汉语母语者日语教师、日语母语者日语教师、和一般日语母语者为调查对象,调查了三者对日语学习者会话的评价的异同。结果显示,三者在正、负面评价倾向上大致相同,但汉语母语者教师在评价时最严格。同时,三者关注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日语母语者最关注语法能力,而汉语母语教师最关注谈话能力。

关键词: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谈话能力;语法能力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语教育领域也出现了“非教师的日语母语者对学习者语言运用评价”的相关研究。渡部(2004)指出,如果非教师和教师的评价有差异,教师应认识到差异,给予学习者更恰当的指导。Ludwig(1982)也指出,外语教師在教学活动中不应仅靠经验,应参考一般母语者的评价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反馈,订正学习者的错误。纵观先行研究,对日语母语教师和一般日语母语者评价差异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外国人日语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旨在探究汉语母语者日语教师在评价学习者日语时,与一般的日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教师间的异同。

2、先行研究

先行研究大致分两类。一、明晰日语母语教师与一般日语母语者评价时的着眼点和倾向的异同。还出现了由于学习者日语水平不同、会话场景不同等,两者的评价是否会发生变化的相关研究。如原田(1998)、小池(2003)、渡部(2003,2004)、野原(2011)、吉田(2014)等。二、探究日语母语教师和一般的日语母语者在评价过程中的潜在观点。此调查基于第一类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明晰在评价过程中的潜在观点以及潜在观点之间错综的联系。上述研究主要基于“日语母语教师与一般日语母语者之间评价有差异”这一基本观点展开的,对于外国人日语教师的研究少之甚少,所以本论文将汉语母语者日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评价与日语母语教师和一般日语母语者之间有何差异。

3、评价试验

3.1 评价者及评价材料

本调查委托了14名一般日语母语者(以下称JNS),14名日语母语者日语教师(以下称JNT),以及14名汉语母语者日语教师(以下称CNT),对学习者的会话视频进行评价。JNS为日本某大学在校大学生,非语言教育专业,亦无从事语言教学活动的经验。JNT为日本某大学在职教师8人及志愿者教师6人,平均教龄15.75年。CNT是中国某大学在职教师13人及某外国语高中在职教师1人,平均教龄15.35年。评价材料是第一次见面的日本人大学生和日语学习者一对一自由对话的录像,共两组,每组时长约10分钟。学习者日语学习年限为5年和6年,目前在日留学1年。

3.2 评价过程

调查是一对一进行,仅笔者和一位评价者在场。第一步,完整播放一部会话视频后,向评价者询问其印象。第二步,再次播放视频,在播放过程中评价者随时使用“〇·×”评价板对在意的地方进行评价,〇是认为好的地方,×是评价者判断不自然或错误的地方,评价过程全程录像。第三步,播放刚刚录制的评价过程的视频,就使用评价板的地方,向评价者询问其原因。

3.3 分析方法

〇为正面评价,×为负面评价,计算正负评价的次数。将评价者阐述的每条评价理由文字化处理后,与一位日语教育方向大学院生(日语母语者)将收集的评价进行分类。分类框架参考吉田(2014)。收集的评价主要分为语法能力、谈话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四类,因版面有限,本论文不提示具体分类结果。

4、结果和考察

JNS、JNT、CNT的评价数分别为121条、205条以及163条。JNT和CNT的评价数较JNS更多。渡部(2003)中指出,日语母语教师在评价时,会依据自身教学经验预测学习者日语能力,尽可能详细地做出评价,因此评价数也较多。本调查中,CNT作为日语教师,同样给出了较多评价。另外,三者的评价中,负面评价较正面更多。JNS、JNT、CNT的负面评价分别占各自总评价数的56%、56%以及63%。原田(2001)指出,学习者日语水平越高,母语者对其进行评价时会越严格,对不自然或错误表达宽容度越低。本调查中JNT、CNT也有此倾向。其次,CNT的负面评价所占比例较JNT、JNS更高,可知CNT评价时更严格。

JNS和JNT对语法能力评价最多,分别占其评价总数的53%和49%,其次是谈话能力,占总数的28%和37%。而CNT与之相反,谈话能力评价数最多占48%,后为语法能力占38%。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渡部(2003)提到,非日语母语的日语教师在评价时,更重视学习者能否将想表达的内容使用正确语法自由表达出来,即“表现力”,而表现力属谈话能力范畴,也就是说对语法的评价包含在谈话能力中了。本调查中也有类似评价。如会话(1),是双方在进行自我介绍。

(1)学习者:ええと、私は、あのう、なんか、去年の九月、ここに来て、そして、交換留学生として一年間を勉強しました。

母语者:すごい。日本語上手で…

学习者:いえいえ。

JNT的评价是针对助词的用法。

而CNT针对表达不明确给出了负面评价。

其二,事后采访中,有CNT提到,“作为非母语者,在评价细微的语法差异时没有自信”。其三,CNT提到,“小的语法错误,只要不影响交流,没必要评价。”

而由JNS的评价可知,对于细微的语法错误也会觉得不自然,从而给出负面评价。

另外,关于策略能力的评价三者都较少。原田(2001)指出,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日语知识有限,需用策略来弥补语言上的不足。而本调查中,日语高级学习者在交流上的语言障碍较少,因此使用的策略也较少。

5、结语

本调查明确了JNT、JNS、CNT在评价时的倾向。教师较一般的日语母语者,会给出更详细、更多的评价。另外,三者在意识到学习者日语水平高后,评价会更严格,负面评价会更多,其中CNT的评价最严格。其次,母语者最关注语法能力,而CNT最关注谈话能力,对会话没有太大影响的细微语法错误CNT有不评价的倾向,而母语者会感到不自然,给出负面评价。

参考文献:

[1]小池真理.1998.学習者の会話能力に対する評価に見られる日本人教師と一般日本人のずれ――初級学習者の到達度試験のロールプレイに対する評価.北海道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2[J].138-156.北海道留学生センター

[2]小池真理.2004.日本語母語話者は第二言語話者との会話をどのように評価するか.北海道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7[J]. 16-33.北海道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

[3]原田明子.1998.一般の日本人は外国人の日本語をどのように評価するか.北海道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2[J].157-168.北海道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

[4]原田明子.2001.日本語レベルが異なる学習者の言語行動に対し母語話者による評価に違いが見られるか.群馬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論集1[J] 51-59

[5]吉田さち.2014.日本語学習者の言語運用に対する日本語母語話者の評価―場面により母語話者の評価は異なる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文化8[J].27―43

[6]渡部倫子2003.日本語口頭運用能力の評価基準――評価者による相違.日本教科教育學会誌25(4)[J].11-17

[7]渡部倫子.2004.プラス評価·マイナス評価されやすい発話の要素とは――日本語学習者に対する日本語母語話者の評価.教育学研究ジャーナル1[J].77-81

[8]陳戴丹.2010.母語話者教師と非母語話者教師の会話の評価基準の比較―日本と中国の日本語教師の場合―.科技信息16[J].108-109

作者简介:刘佳玮,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