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和特点

2019-09-10 13:25安科松罗禹鸿祝智凯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安科松 罗禹鸿 祝智凯

摘 要: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常被等同视之,二者均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者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路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理论形成出发,分析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特点,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唯物视角,探索中国视域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效切入点。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史观;阶级斗争;辩证唯物主义

引言: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与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组成,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时代的变迁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等同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讨论二者的差异性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唯物史观与19世纪末期才被赋予模糊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一脉相承的发展与递进中,保留并衍生出属于自己的细微差异。

一、唯物史观的形成与演进

唯物史观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得出的总的观点。唯物史观即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与唯心史观,精英史观等宏观并列的历史观点。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背景下提出的唯物史观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和解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是唯物史观的理论起点,其理论框架是由哲学提供的[1]。

部分学者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发现,马克思并未直接阐明或解释唯物史观的内容,而恩格斯则不断地强调唯物史观以及其共同的发现者马克思,将“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礎;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等原理作为唯物史观的理论根基,认为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组基本矛盾是科学的,正确的[2]。

在笛卡尔等人的西方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框架建构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实证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唯物史观尊重发展与联系的观点,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3]。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890年, 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 首次提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模糊概念。当时的德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正处于经济发展,政治变动与思想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国际工人运动广泛开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立场更加对立,社会主义由空想转为科学,由理论转为实践。同时,西方社会掀起了一阵曲解唯物主义的浪潮,经济决定论登上舞台。在对恩格斯信件内容的解读中,有学者认为,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框架,为唯物主义披上历史的外衣,进而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旧交加的发展概念[4]。

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应当联系唯物史观,二者不是割裂独立的存在。恩格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根源于唯物史观,并企图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纠正发端于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错误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在唯物史观强调经济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政治层面与阶级斗争。将二者放于19世纪末的西方世界,我们或许可以将历史唯物主义视为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三、不同视角下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一)维度不同:唯物史观是基于唯物主义的总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形态的时代体现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正确认识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根据。而历史唯物主义更倾向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指导,具备时代性与阶段性。20世纪初,唯物史观传入中国时,国内的思想家革命家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人生观、社会观,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史观。随着辩证唯物论的兴起,历史唯物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指导。

(二)指向不同:唯物史观是一种人生社会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工具

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旨在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帮助人们认识世界。陈独秀曾说过,“唯物的历史观”是我们的根本思想,名为历史观,其实不限于历史,并应用于人生观及社会观。李大钊也强调,唯物史观是“社会学上的一种法则”,将唯物史观看作马克思主义旗帜指导下人生观与社会观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更多的与阶级斗争学说相联系,作为一种历史语境下的唯物主义哲学,解释历史与现实事件,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总结中发展而来,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把握社会发展与革命阶段具体特征,把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真正做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

唯物史观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涵盖所有历史,指导人们认识历史、认知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物史观在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理论,却并未随着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结束而消失,而是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增添了新的内涵。二者有本源与分支的关系,也是培育与反哺的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赋予唯物史观时代的定义与具体化的内涵,它不是唯物史观唯一的特殊性体现,但却是最为普适,最为科学的微观内涵之一。

四、结束语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创新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法的正确方法与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奎良.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和特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2):48-55.

[2]舒远招.略论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张奎良教授商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2):21-29.

[3]潘中伟.唯物史观理论形成与构成中的哲学因素[J].青海社会科学,2019,(4):62-69+2.

[4]陈胜云.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J].政工学刊,2019,(9):82-83.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