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视角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

2019-09-10 14:31黄程姣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摘 要: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起完善且规范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我国金融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文中将浅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并研究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金融改革视角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以此来维护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 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业发展

引言: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视角下,我国银行业应当注重于对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足,维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国银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国家金融秩序,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

在金融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起到增强公众信心、维护金融稳定、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而其本身则是由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所制定的,在此种制度下,投保机构可以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吸收公众存款,并定期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缴纳对应的保险费用,以此来构建资金池。当投保机构在经营上出现支付、破产等危机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避免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是确保存款保险基金安全有效的一项基础制度[1]。在此制度的实行下,可以保障金融体制长期稳定运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金融安全脉络,实现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在构建时需要面对问题

(一)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由于在我国采取改革开放政策前的经济结构主要为计划经济体制,在财政上由政府进行管制。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体制,但政府依旧要承担国有银行的信誉担保,使得在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隐性存款保险逐渐与时代发展脱节。并且因为我国的银行多为国有性质,一旦银行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便需要政府来为其偿付,为政府增添了额外的财政负担。同时,虽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使民间的个人资本开始投入到银行业中,并建立了具有民营性质的银行机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普通居民更愿意将存款存入到国有银行,导致了行业竞争存在有一定的不公平性。

(二)关联制度尚未完善

关联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在于当前我国的金融安全网络体系尚未健全,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设,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市场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格局。但在混业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关联制度上不完善,导致了监管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职能交叉与职能空白的问题。此外,在市场退出机制方面我国主要是由政府进行主导,然而这种由政府进行主导的市场退出机制,往往会导致缺乏具体规定以及可操作性。

(三)银行业机构失衡

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型银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大型银行相比,其占比仍然较低。我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自身便有着支持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调节我国居民收入的能力,但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比重过大的问题导致了银行机构之间难以平衡,使得有关部门在进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时,往往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来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为整体制度的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金融体制改革视角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一)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条件

在宏观条件上,我国经济建设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我国经济在总体上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在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能够依靠当前发展良好的国家经济实力以确保在建设过程中,金融体系自身的稳定,并通过将资金流入银行业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贷款率较高高等情况。而在微观主体的发展上,我国采取的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投保主体。随着我国对政策性银行的构建,我国的主要国有银行均改制上市,实现了政企分离,为银行业开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状况。并且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体行业的进步促进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小型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诞生。同时,我国各个银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于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转变自身的经营与监管理念,使整体系统的有效运作得到了保障。此外,建设存款保险制度,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的重大战略。例如,从1933年美国建立并首先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后,至今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与地区建立起了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存款保险制度,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与我国同样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都建立了对应的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无论是否实行金融体制改革战略与市场经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都有助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二)制度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整体构建需要顺应存款保险制度的整体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在建设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将重点目标放在了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以及维护市场金融的稳定上,并使其与我国的国情相互呼应,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坚守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大方向,在一定上减轻了政府所需要承担的财政负担以及公民所需承担的社会成本,建立了一个以显性存款保险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其宗旨以及目的,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维持我国金融秩序的安全稳定,最终实现整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法律规范的建设上,法律关系的主体被界定在了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存款机构以及存款人之间。因此,为了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网络构成的合理性,并且避免在发生银行危机后损失进一步扩大,需要存款保险机构拥有对应的综合性职能。

(三)完善配套制度

在完善配套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当前金融监管的安全网络体系进行构建,确保其所包含的各项功能可以实现在金融体制改革下的有效运作,并使其各个部分之间产生一种相互联系与影响。特别是在银监会的审慎监管方面,由于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混业化经营的趋势愈发明显,使得我国的银监会在实行其监管职能时,需要注重更多的细节要素,构建其一个符合当前金融体制规律的部门职能协作机制,实现对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帮助监管部门展开工作。而在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上,我国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法律对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完善,并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起了以中央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主要体制机构的金融监管体系。

(四)优化行业结构

在我国,国有大型银行一直都位于我国银行体系中的核心,而其发展模式。对我国银行业整体机构的组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如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型国有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将自身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对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上,以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取得相应的优势。并且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以不再是国内的商业银行,而是资产庞大并且有着长久发展经验的跨国金融机构。并且海外市场的开拓能进一步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实,拓宽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在近年来其已在海外市场建立起了超过200家的海外机构,并与国际上近1500家的金融机构建立起了代理关系,大幅的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而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想要实现整体产业的优化,就要在数量以及质量上进行提高,构建起数量充足、风险平稳的投保主体,不断的拓宽新的投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保障行业间的结构平衡,实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

结论:综上所述,在金融体制改革视角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需要注意到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关联制度的完善程度、银行业中各个机构之间的平衡,并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构建现实条件、制定法律规范、完善配套制度、优化行业结构等措施保障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展开,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贤继,钟铭佑.论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对当代中国银行业的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17(02):29-33.

[2]夏金鹏.金融体制改革视角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98.

[3]邵文韬. 金融体制改革视角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D].长安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黄程姣(1987-),女,汉族,籍贯:绍兴诸暨,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延中支行

猜你喜欢
存款保险制度
基于博弈论的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从金融体制改革视角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挑战及对策
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居民投资结构的影响
略论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对居民理财模式的影响研究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与国际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