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2019-09-10 14:31孟宪鹏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指标评价

孟宪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这与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创造信用、金融服务等职能密切相关。我国商业银行对资金的吸收与在分配、经济调控、生产经营活动监督与优化等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经营管理内容比较复杂,而内外部经济发展形势又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下,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科学评价,以持续推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评价 指标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组织机构内部的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来达到其具体目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相对于中央银行的外部监督而言的,在中央银行外部监督的基础上,各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所开展的风险防范、评估、控制、监督等活动的全过程都属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就是组织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全面评价,以此形成评价结论,完成评价报告的整个过程[1]。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分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类,过程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的要素进行评价,结果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二、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商业银行既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又属于金融行业,具有金融企业的特点,而金融行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强颞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当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在选择上市,其利益相关者增多,经营管理风险也在加大,内部控制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不可忽视。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目的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还需要在目标导向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便及时找出并改进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基于此,商业银行必须在这一目标导向下,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二)确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需要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而选取具体评价指标时,商业银行需要坚持目标导向,数据可获得及时性、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三)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在内部控制总目标的指导下,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战略、经营、报告、合规、资产安全等不同层面的内部控制目标。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面的具体要求。从战略层面来看,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营业收入、非系统风险、市场占有率、资产负债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等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从经营层面来看,商业银行需要选择的指标主要有存贷款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人均营业额、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现金含量、贷款迁徙率、拆入与拆出资金比例等指标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在报告评价方面,商业银行应选取财务报表审计意见、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等指标;在合法合规性评价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选择罚款数额、未履行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等指标;在资产安全评价方面,商业银行选择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不良组产率、准备金率、对外担保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指标[2]。

在选取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后,商业银行还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而权重赋值又与商业银行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密切相关。当前商业银行比较常用的两种评价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构建多层次的分析结构,对影响双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此划分影响因素的不同层次,然后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相对关系确定相对权重值。在以目标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内部控制总目标,第二层次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法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第三层次则为选取的具体评价指标。在划分层次后,需要进一步运用矩阵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其重要程度,以此作为指标权重赋值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其具体的表现状况分为正指标、适度指标、负指标。在对具体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时,定量指标相对简单,其正指标只需要计算指标的分值,并在指标差额的基础上乘以权重,然后确定各指标的基准值与权重值。中性指标需要取绝对值进行计算。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可以按照重要程度直接赋值。如果商业银行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时,可以认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违法违规的程度进行赋值。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评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缺陷与局限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及时识别、评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是评价其内部控制的标准,通过对内部控制过程与实现效果的对比,商业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单个内部控制活动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识别内部控制缺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多个目标的偏离情况进行科学评分,以此评估内部控制的缺陷程度。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分为四个级别,即无效、基本有效、有效、完全有效。如果存在多个重大缺陷,内部控制一般处于无效状态;当存在一个或多个一般性的内部控制缺陷时,内部控制一般会处于有效状态;当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发生作用时,内部控制处于基本有效状态。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详细计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得分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科学评价,当行业评分出现一个或多个偏离目标时,内部控制无效[3]。当目标偏离处于一定程度时,内部控制基本有效,这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外部信息使用者、商业银行管理层等都需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如果商业银行对行业具有相对一致性时,可以认为内部控制有效,这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可以进行一般关注。如果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对行业具有完全一致性时,可以认为内部控制完全有效。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信息沟通与信息公开,建立颞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其内部控制水平进行科学评价,这对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目标导向下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以便商业银行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使内部控制发挥重要作用。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选择的评价指标可以在银行公开的信息中选择,这样既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为其决策与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多方面的信息都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相关,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在目标导向下,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披露信息,这样就可以減少信息需求者的工作量。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全球化挑战能力的不断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发生的几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也会得到不断优化,其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执行力度、风险管理能力等都会得到不断的提升,这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严光文.AHP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当代会计,2018:46-47.

[2]周宇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9,511(03):164-168.

[3]钟君.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基于2014—2016年内部评价报告[J].商业会计,2019(11):109-111.

猜你喜欢
指标评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