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2019-09-10 14:31李千子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高职院校

李千子

摘 要:近年来,随国家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在加大对教育行业拨款力度的同时也强化了绩效问责制度的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绩效指标的指导下,对预算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管,并严格考核预算执行结果。但就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预算绩效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及其作用,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的资金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

一、预算绩效管理及其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以国外绩效预算为依据,在结合自身国情和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所研究的适合我国事业单位应用的预算体制。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到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从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来看,其意义主要有: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目标为导向,运用绩效评价来加强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在绩效预算网络下,高职院校将全部资源纳入预算管理的监控中,以确保各项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其次,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公办高职院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教育拨款,主要用于教职员工、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料等方面的支出,单位活动具有公益性,利用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再次,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目前我国财政部管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时主要采用“投入型”模式,财政资金的利用率难以保障,而借助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门可以较好地掌握各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在综合单位当期经营情况和外部市场变动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对单位的财政资金拨款额,不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同时也能督促各单位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另外,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经济的深化改革,市场对学校办学的影响逐渐增大,学校经营中的风险诱发因素也不断攀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可以提高对预算方案的有效性评估,有助于提高下一期预算计划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更侧重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其预算绩效管理观念淡薄、思想相对传统,这与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相悖。在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单位常遵循增量预算原则,重视项目资金预算的审批和资金的使用,相对忽视对预算绩效问责,对项目开展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甚至滋生了一堆“面子工程”。预算绩效管理思想的缺失使得高职院校并未正确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是基于相关政策规章的要求而建立,整体流于形式。

(二)预算绩效评价不科学

对高职院校预算开展绩效评价就是通过适宜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價标准来对学校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开展综合性的评价,而预算评价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预算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在实践中,可供高职院校参考的管理方法较为粗放,管理细则不足,导致其在预算绩效指标的选择上并不科学,多数还以单一的传统评价方法为主,比如叙述法或者硬性分步法等。再加上高职院校各项活动涉及范围较广、业务内容较多,难以通过统一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衡量,无疑增加了预算绩效指标的选择难度,部分指标的设计和选择较为模糊,受管理层主观思想的影响较大,最终导致预算绩效指标和高职院校实际的战略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 监管力度不足

预算绩效管理应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是一项需要全体人员参与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对高职院校的预算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但在实际应用中,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将目光放在事前申报阶段,缺乏过程监督,结果考核不够细致,导致学校管理者难以实时获知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等到问题爆发时,学校已经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失效。

三、高职院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途径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并结合深层次产生的原因,针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在学校内部的宣传,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首先,学校应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解读相关政策制度。学校高层管理者应正确且全面地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以及学校发展现状,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并积极动员各部门。同时,各部门人员应准确掌握自身在预算绩效管理建设中所处的职位和责任,积极参与并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其次,加强对相关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促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制度和政策,准确把握上级指令含义。其中尤其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快财务人员转型,提高其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做好带头和领头作用。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

绩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多种多样,高职院校在选择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时应首先确保其可以反映学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由于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科侧重的高职院校在绩效指标上略有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预算绩效指标时,应在满足以下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1.满足相关性原则

高职院校预算指标的选择要和学校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相契合,并和学校当期资金额度相匹配。一般地,学校要在申报下一期预算资金的同时进行预算绩效指标的申报,这其中如果涉及到项目资金的沿用问题,学校应先结合上年度目标和考核结果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再以此为基础修正预算绩效指标。

2.将货币性指标与非货币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属于非盈利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指标时应考虑到学校带来的社会效益,所以,高职院校在设定预算绩效指标时应兼顾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确保其可以全面评估财政资金的利用情况。

3.结合定性和定量原则

高职院校采用非货币性指标来评价项目绩效时,由于非货币性指标并不能完全以数字形态来量化,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在选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通过两个维度综合反映项目的绩效。

(三)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追踪监管,提高问题识别和解决效率

高职院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应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来对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首先,在事前阶段,学校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合理测算资金需求额,以及相应的预算绩效目标。学校预算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分析其是否切合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在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筛选出合理的项目,纳入年度预算。以最终审批下来的资金为依据,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资金分配到相关项目上。其次,预算管理人员应实时关注各项目开展情况,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并通过和预期目标之间的比对来分析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执行效果,若指标发生偏差则及时组织人员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督促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当期经费使用情况、评估资金使用效率,编制成预算绩效考核结果报表,作为下一期编制预算指标和预算绩效考核目标的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高职院校实现资金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思想认识、能力水平以及监管力度等的提升来实现对经费的全方位监督和控制,并根据当期预算绩效考核来调整下一期预算管理方案,从而对学校资金进行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金怡.浅谈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J].会计师,2018,No.289(10):77-78.

[2]郭锐.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v.21;No.380(14):10-11.

[3]韩立伟.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164-166.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高职院校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