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公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9-10 14:31赵晶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大数据对策

赵晶

摘 要: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机制,其在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发挥着管理、监督的作用。在此,本文对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阶段高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今后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 公安高校 全面预算管理 对策

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科学的数据信息和可以为高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其还能精准计算出高校各项建设中的成本投入,从而为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帮助。高校必须建立基于大数据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此来为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高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1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高校资产的重复和浪费

全面预算管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不断增强而广泛应用的科学管理模式,运用其进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高校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1]。在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中主要研究的就是学校的财务状况,通过对学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本、资金、资源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实现高校资产、业务、信息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最大化利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1.2控制财务风险,化解运营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预测和规划高校在未来一年的财务收支情况,不仅如此,其还能够全面掌握学校的经济活动。所以,在高校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高校提前预测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和后果,并根据所测出的风险结果及时调整高校的活动计划,从而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风险的发生,将高校的损失降到最低。

1.3实现战略目标,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其在经营和教育上的同步发展。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高校现阶段的分析和未来的发展预测可以帮助其制定高校的长远战略目标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将长期的战略目标分布到各个业务部门,并将短期的发展目标具体到每个教职工,以此来确保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能够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相符合,从而推动高校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2.1预算编制手段不科学

高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依然使用传统的ERP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高校开展经济活动后的管理,不能涉及到开展经济活动前预算管理工作。这就导致预算管理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从而大大降低高校全面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拿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ERP信息系统不能将历年来涉及到的学费缴纳、拖欠等相关情况准确的记录下来,这就导致财务部门在预算高校学生的学费缴纳和拖欠等重要业务时就没有准确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从而使学校进行全面预算工作时不能准确的对财务数据做出预算,严重阻碍高校的科学管理工作。

2.2预算编制与战略脱节

高校在预算编制方面并没有以自身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为主要落实点,从而严重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中对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就是高校不能充分理解其战略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际意义,从而导致高校业务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不能牢牢围绕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其次就是高校通常是以收入确定支出进行“一年一预算”的静态管理模式来控制财务管理工作,这种情况就使学校的预算编制与长期的发展战略不能相符合,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利用长远视角来分析问题的功能。

2.3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绩效管理是高校管理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其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绩效指标的设定、预算执行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但是据现阶段的高校绩效管理工作来看,其在绩效指标的设定方面还比较空泛,都是一些形式化的内容,并且与实际的支出内容严重不符,这就导致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其资金导向作用[2]。不僅如此,高校内部还缺乏相关预算绩效的激励和具体的责任认定制度,这就导致最终的预算执行评价与各部门之间的考核结果相脱节,先由的预算激励制度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4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内部信息缺乏整合

首先,高校内部的财务信息系统较为片面,在实际的信息系统中缺乏有针对性的预算管理信息模块,并且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报表生成-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是在传统的office工具上开展的,这种软件相对来说工作效率较低,数据测算的精确度也不高,这就导致最终的预算决策缺乏绝对的科学性。其次,高校内部还缺乏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这就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有效的融合,数据重复度较高。另外,由于当前高校内部的信息输送主要是人为传递,这样就会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双重浪费,还有可能会因为信息传送的重复度较高导致相关的信息数据不能及时的更新,从而大大降低最终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优化公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3.1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研究

全面财务预算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最终的预算结果,预算结果是否能与真实的财务状况相符就需要高校内部科学、准确的收集学校内部的财务预算数据。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就可以将大数据中的数据挖掘的手段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回归分析法、关联分析法等。然后通过挖掘出来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规律再利用多维分析的方法对学校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分析,从而将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结果汇总成总体预算方案,对最终所形成的总体预算方案进行多次的检验,进一步保证其最终决策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领导的预算决策提供科学的预算依据,从而保证预算决策的科学性。

3.2以战略规划为指导,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高校战略管理部门首先要明确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以此来制定每个部门的年度工作内容,并且要与其签订责任认定书。各业务部门之间再按照责任书中的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提前预算部门发展状况。

由于现阶段高校一直是以收入确定支出的静态管理模式,对此,高校内部还要建立跨年度动态预算平衡机制,以此来打破“一年一预算”的传统管理方法,根据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和学校的战略发展要求骗纸高校的长期财务预算,财务预算中还要通过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调节每年度的赤字和盈余状况,从而有利于保证高校预算处于动态平衡发展状态。

3.3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系统

因为每个高校的业务发展不同,所以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时还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由于高校内部的业务特殊性,所以,高校应该设立一些重点学科研究以及教学教研改革等部门的预算编制考核系统,在这些部门设立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考察各部门的财务编制是否具有科学性,以此来促进预算绩效评价的稳定进行[3]。而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利用其中的数据处理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

3.4健全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也开始倡导高校不断发挥自身特色。在此条件下,高校就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方式将学校内部的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校财务部门还要积极探索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核算数据、预算数据、资源信息等有效融合的数据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在动态预算的同时也能生成预算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为管理者的预算决策提供了科學依据。

结语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高校内部将长期的战略要求和具体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如此,还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共同监督,以此来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预算水平,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楠.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13(06):150-151+156.

[2]王玉平.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15):170.

[3]李英利.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财政,2015(19):69-70.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大数据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