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石油公司内部控制

2019-09-10 14:55刘涛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刘涛

摘 要: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环境下企业为提升经济效益,充分获得与利用各种资源,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具有制约性、调节性的方法与规程,对降低企业风险有重要作用。在市场改革的发展背景下,作为能源消耗型企业的石油公司,更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本文简单阐述了石油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站在风险管理的视角下,通过对石油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讨论了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理 石油公司 内部控制

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然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市场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发展压力和风险共存。而从国际与国内形势来看,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不会再短期内消失,石油公司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原油与天然气品种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等。面对挑战,石油公司必须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尤其是要做好公司的内部控制,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避免产能严重过剩。

一、石油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资源可持续利用需求

石油公司以油气生产、经销为主要业务,常年消耗数量巨大的资源。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石油公司整合现有资源的重要方式。石油公司可通过内部控制调整资源结构,实现对资源的网格化管理,并增强资源消耗决策的科学性,进而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这满足当前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需求。

(二)公司内部风险管理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政策的落实,石油公司逐渐走向国际化,其生产经营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也就意味着石油公司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极大概率发生级别较高的生产经营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石油公司可通过内部控制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实现对相关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也能准确定位风险点,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对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这满足公司内部风险管理需求。

(三)企业长足发展需求

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石油公司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生产经营体系。然而,当前的生产经营体系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难以做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石油公司可通过内部控制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联系,完善自身生产经营体系,保证资产的完整与资源的安全,实现对运营失控情况的有效规避,从而提高自身风险防控能力,这满足企业长足发展的需求。

二、石油公司内部控制问题

(一)组织纵横管理失衡

当前我国石油公司管理模式为金字塔式的逐级管理,董监会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为第一级,对第二级的如采油厂、研究院、储运公司等独立经营单位进行管理,而二级经营单位则管理基层工作单位。从理论上看,这样的管理模式更加严格,可实现分级分层管理。然而,在实际管理中,石油公司更倾向于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对上下的分级管理工作落实较好,但对横向管理却重视不足,缺乏对同级单位部门的协调、监督与分层管理,造成同级职能、责任交叉情况的出现。这不仅影响了同级单位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也对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产生了阻滞作用。

(二)存在认知误区

我国油气的生产经销具有垄断性,市场基本是大公司、超大公司的主场。而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石油市场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面对这样的市场局势,大多石油公司管理者将管理重点置于生产经营上,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这制约了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另外,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管理者也偏向于纵向管理,对横向管理及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有所忽略,导致公司集权化现象严重,这就对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内控监管疏松

从我国现代发展情况来看,石油公司自建国时期开始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相当成熟的制度。可以说,石油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是领先于其他企业的。然而,由于内控监管疏松,石油公司内控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并不到位。就奖惩而言,制度要求从经营状态、部门绩效、工作效能、岗位价值及个人贡献等多个方面对部门、个人予以奖惩,主要监管奖惩实施是否具有全面性。但实际管理中,由于內控监管疏松,公司更多偏向于从经营状态、部门绩效两方面实施奖惩。员工个人价值难被认可,难以落实自身责任,这就影响了内控制度的贯彻与执行。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石油公司内部控制措施

(一)加强风险关键点控制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风险对公司经营效益的消极影响,而风险的发生基本都是从风险关键点开始的。所谓风险关键点,指的是一些要害问题,它们是业务活动中的一些限定性不利因素,或者是能够让生产经营计划更好发挥作用的有利因素。对风险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可实现内控效能的提升。因此,应当加强对风险关键点的控制。例如成本控制,工程造价计量、材料验收审批、物资出入库记录等都是引发成本风险的关键点,对其进行控制,需要做到严谨计量工程造价,严格材料验收审批程序,落实物资出入库日常记录工作。

(二)建立风险中心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有的风险隐患及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所以,风险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内控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换句话说,就是内控制度通过指导内控实现风险的控制。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内控制度,有利于提升内控实际效能。建设相关制度,石油公司应当注重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全面性原则,将内部控制渗透于公司所有部门、岗位、业务过程及业务环节当中,并使其适用于公司所有职员;其二,审慎性原则,坚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其三,相互制约原则,合理划分公司下属单位、部门、岗位的权责,使其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其四,适应性原则,通过对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经营状况等的深入分析,调整内部控制与公司风险水平相适应,实行全过程风险内控管理模式。

(三)完善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是内控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有重要作用。而风险评估程序的规范性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当完善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包括明确状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处理等,完善风险评估程序过程中,首先,了解风险识别方法,把握风险评估的时机,明确风险评估内容。其次,充分考虑可能发生后果的性质、类型、度量,以及风险等级与风险组合的影响等因素,确定风险评估准则,保证其与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法相一致,基于此,对风险进行分析。再次,根据风险评估准则确定风险的等级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已经评估过的风险,结合实际采用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或消除风险、接受风险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置。最后,保持风险识别、管理、采取措施及措施实施有效性的记录,为下一次的风险评估创造良好条件。

(四)提升内控人员素质

内控人员素质的高低与否决定了内控制度执行效能的大小,影响着公司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因此,必须要提升内控人员素质。一方面,加强人员培训,突出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知识技能培训活动,强化内控人员的合规风险意识,提升内控人员的履职能力。另一方面,以“三公”原则为基础,建立内控人员培养与选拔机制,重点培养品质好、讲奉献、爱学习、能力强的人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改革的背景下,石油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够满足资源可持续利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以及企业长足发展的多项需求。然而,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虽然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石油公司仍存有内部控制问题有待解决,如组织纵横管理失衡、有管理认知误区、内部监管疏松等。石油企业应当以风险管理为抓手,加强风险关键点控制,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完善风险评估程序,提升内控人员素质,从多个方面增强内部控制实效,实现对严重产能过程问题的有效规避,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继国.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J].民營科技,2017(04):104.

[2]王小利.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石油公司内控建设完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9):37+41.

[3]温红.内控视角下的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8(07):143-145.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