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理念下的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2019-09-10 14:55黄新民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黄新民

摘 要: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教育与义务教育、学历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新的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下,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要求,这就给课程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从多个维度去进行评价,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职教改革 专业课程 评价体系

自从职教改革二十条颁布以来,首次将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及义务教育同样视为一种类型来看待。作为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努力钻研技能,职业院校的老师也应积极钻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教育的特征与要求

国家将高职教育从高等学历教育中分离出来,是因为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大学教育完全不同,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能适应现代生产需求的劳动者。在这段文字描述里,我们可以明确高职教育的任务有三重要术,即素质要求、技能要求及现代化要求,由此不难看出,高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应围绕这三个层面来展开。

二、专业课程中的素质评价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常将开设的通识教育模块课程,简单地认为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它也常被专业任课教师所忽视,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其实,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素质教学的内容。例如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分析,就有机械加工、电路安装与检修、机械装配等岗位,就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例如在我们进行机构连接的实训过程中,经常发现有少部分学生违规操作,本应拧紧的螺杆,为了省力,常敷衍塞责,随便拧两下就完事,根本不管是否达到规定的紧固程度;在焊接或喷涂操作过程中,则省去为保证产品质量而设立的操作工序;在检修设备过程中,不去排除存在的故障隐患。除此以外,专业岗位还有各种安全生产规定,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加工操作规范等,这些,理应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必须将这些方面的重要内容列入评价范围,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以防在今后的工作中酿出大祸。

三、专业课程中的技能评价

高职学生对专业技术这类内容的学习还较为感兴趣,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技能大赛相继举办,各级办学机构对于这一方面又都非常重视,企业也直接采用经济杠杆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无形中,在学生中加强了要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潜意识。其实技术要求与技能要求是有区别的,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来看,一门课程的教学常分为理论知识讲授、单元内容的验证实训和课程整体内容的综合设计等环节。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环节,可通过相应的理论知识习题来评价;而在技能环节,则需要通过进行分组布置任务,并在不同的实训项目中进行角色的轮换,通过这一方式去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指标。通过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任务陈述提高表达能力。实训项目的评价不能只以最终的完成情况作为唯一的指标,还应评价每个小组的组织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及任务完成的陈述情况等因素,只有将这些列入到专业课程的评价内容中,才能有效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技能。

四、适应现代生产的能力评价

适应现代生产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自我提升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本课程的知识上,同时还应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附带讲授。有些示范学校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试点教学工作。既打破课程与课程知的绝对隔离,而是以解决一个工作任务为指引,同时进行多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所学内容在解决某一问题中的作用,并在解决问题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地利用课程中的知识,从而使知识得到了强化,达到学习的目标。

由于专业课程是明确对应某一具体岗位的,而大部分的创新点最初是来源于对生产工艺的改造升级换代,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最佳的方式是对接当地企业的相应岗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定期开展下企业的参观实习或岗位实习,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听取企业的升级方案中,学会思考分析原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显然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创新能力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最为难以平定的,但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制作活动,以作品中的创新程度作为评价的依据。

综上所述,要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并做到科学、合理,在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借助学习平台,开发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算法和计算模型,必将能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国家对高职学生的高素质,高技能,适合现代生产的这一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卢立涛等.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 [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

[2]王春杨等.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学论教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5(04)

[3]郭丽君.高校教学评价:基于组织制度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07)

[4]尹翠娟.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

[5]俞佳君.以學生为中心,高校教学评价的新范式[J].高教探索.2016(11)

[6]蔡瑞瑞.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09)

[7]李晓辉.论高职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国培训.2017(06)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