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思路

2019-09-10 14:55李华欣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构建思路监管体系农村金融

李华欣

摘 要:金融支持下的实体经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而实体经济也为金融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得到金融经济的支持,意识到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性。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转型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建立专业、合理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才能更好的规范农村经济,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完整性,为农村金融的生存与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此,必须意识到现有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不足,重点弥补金融监管的缺陷,综合提升农村金融的应用能力。按照农村金融发展的潜在规律和市场原则,构建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体系,使之成为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助推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农村金融 监管体系 构建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发展后,经济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台阶,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是顺应時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村金融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举措。针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的管理与改革,有助于规范农村金融的行为和路径,保障其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合作,加大协调力度,统一口径,利用金融经济发展的机会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各项政策的推行也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搭建了良性运转的平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有效地填补了农村金融的制度性缺陷,具备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建立并优化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重大课题,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经济新常态的概述

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一种状态,折射出了新型经济发展的态势与格局,经济新常态是基于结构对称状态发展起来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维护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经济新常态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大的变革,不再以经济总量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态的唯一指标,更多的是关注经济结构。希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式达成提质增效的目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经济新常态更具个性化,重点关注经济结构的对称状态,以发展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并利用不断提升的增长速度完善发展状态,维护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简单的说,经济新常态将调整结构作为核心,并利用调整结构的方式维护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进入了极为关键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状态,确保其稳健运行。从而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助力。

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

(二)法制建设的缺失

农村经济已经经过数年的发展,但是特殊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始终影响着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究其源头就是监管法制的缺失。加之各项问题的堆积,导致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日渐暴露,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农村金融监管法治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生命线”,法制建设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显然,现有的农村法制建设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整体上处于初步运行的阶段,整个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无法解决农村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更无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1]。

(二)金融监管方式落后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状态之前,农村金融监管的作用极为强大,结合时代背景给予了农村经济发展硬性约束,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渐平稳,但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后,农村金融监管方式并没有随之做出改变,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在不断调整的新常态之下,以往的监管方式更是无法发挥切实可行的监督作用,很难应对经济调整结构优化的难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金融监管方式更为单一,仍然以落后的状态运行并管理,并未考虑到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实际需求,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管,直接阻碍了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甚至给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带来了结构上的障碍。

三、经济新常态下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价值

(一)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落后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作为第一要义。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伴随而来的金融制度有效完成了闲散资金的整合与利用,是利用综合性的手段管理货币的重要措施。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运行与发展,面对风险控制不合理、借贷不平衡等诸多框架性的问题,即便是进入经济新常态,农村经济仍旧要想办法解决上述问题,化解金融风险,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带来的影响[2]。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实际构建并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时,不仅要关注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着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改进监管措施的方式加快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二)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已经有事实证明,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处于全面衰退的状态,这说明金融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且早有理论说明,在社会经济当中,金融处于核心位置,可以说掌握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水平、良性运行的监管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把控金融发展状态,防范危机,降低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带来的损失。配置资源、利用高效的资源配置工作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会逐步暴露自身的不足,一定要客观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弊端,审时度势,利用金融监管体系的鞭策作用防范金融危机,彻底瓦解金融风险。

四、经济新常态下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措施

(一)强化金融监管法制建设

上文已经说明,我国法制建设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整体并不成熟,很难发挥自身的约束作用,监管农村金融体系。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强化法治建设,提升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实效性与作用,利用完善的法治建设和金融监管体系,拉近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距离,为农村金融服务业和金融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大环境,明确法治建设绝不可以违背国家政策和标准为前提,进行监管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只有二者相互促进,协调统一,才能建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健性。

(二)找准出发点、落脚点

自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同样没有躲过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调控力度,积极实行宏观政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这也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虽然,农村金融监管体系拥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前景,但是仍旧不能松懈监管工作,还是要尽快以更好的状态完成内部建设,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3]。实际构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前,应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给予农村金融应有的约束,加强把控力度,提升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综合考虑群众的要求,利用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部门必须就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达成共识,合理分工、协调统一,共同为监管体系的构建而努力,保证农村金融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三)经济新常态下要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指标体系

首先,必须明确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监管的指标与细节性内容,全面把控农村金融,使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完成风险与监管指标的串联,以金融监管指标为切入点,完善整个监管过程,切实提高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综合水平,严格治理各项金融风险。其次,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基于发展现状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提升综合能力与水平。建立权责分明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审慎对待风险指数,进一步实现全方位控制农村金融经济的目标,真正将风险指数降低到最小范围。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监管指标体系需要以实现综合性管理为目标实施全新的管理思路,提高指标体系的完善性,综合性管理,为农村金融服务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因为,缺乏必要的法治建设,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始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在监管时效性还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严重的缺失,农村金融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重重阻碍。为此,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力度,狠抓制度、法治建设,重塑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主体位置,希望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扶持和保障。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更是刻不容缓。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只有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才能促使农村金融和整个经济体系以更好的状态应对金融危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夯實基础。因此,应在农村金融运行的同时,完成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判断,利用完善的监管指标控制风险,将其降低至最小范围,基于多元化的原则,完成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华.经济新常态视角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6(12):214-215.

[2]盛毅.经济新常态下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思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08):35-37.

[3]石磊,张博淳.加速构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体系[J].农家参谋,2018(3):54.

猜你喜欢
构建思路监管体系农村金融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台湾地区食品监管对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探讨
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高校教研文化构建论析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