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与思索

2019-09-10 15:25李东黄以腾张诗琳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策大学生

李东 黄以腾 张诗琳

【摘要】:就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基层就业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中央政府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同样,在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指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战略与政策都反映了国家对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 基层就业 政策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大学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形式愈来愈严峻。大学生基层就业是指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从事教育文化、健康养老、扶贫开发等工作,到社会组织就业。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策,将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发展。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部署,农村地区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样也处于人才稀缺的紧张时期。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大学生基层就业这一双项选择过程中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基层就业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想来来不了、来了留不住、信息不对称、专业不对口、社会歧视多"等多方面的问题困扰着大学生的抉择。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不良就业观贯穿大学生精神方面,若将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四种类型,可分为理想与现实脱节型、虚荣攀比型、一步到位型与盲目随从型。

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参考措施

(一)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因素

加大对《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实施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优化相关政策,拓宽人才入口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投入基层工作的行业中;同时,政府应给予大学生相应的政策优惠,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基层工作中,要建立信息平台,完善服务措施与监管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必须担起责任,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基层就业政策,把每项政策都落到实处,让到基层的大学生既有用武之地、又有发展和提升的机遇。

(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经济因素

研究表明,相较于先天因素而言,后天的人力资本对个人获得职业地位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国家应大力发展和改善基层基础条件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大力开发基层管理与服务工作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險。让大学生可以全心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之中,在工作之余无后顾之忧。

(三)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高校因素

高校要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的重大战略意义,从思想引领、政治教育、宣传引导、实践锻炼、指导服务等方面入手。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要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的个人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高校要加强形政教育与爱国教育的统一,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把个人理想同地方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实现个人和祖国发展的共赢;努力突破传统就业工作思路,结合社会需求和毕业生需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多种方式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实效性。

(四)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家庭因素

首先,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其职业地位对于子女初次就业的结果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由此可得知,大学生是否会选择到基层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的建议与意见。其次,家庭所在地的条件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选择。显而易见,在基层成长的大学生,更懂得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基层经济发展的乏力。这部分人更多的会选择顺应国家政策,到基层进行工作与发展。

三、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意义

(一)有助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继续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深入与扎根基层,有利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我国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并且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农村将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政策鼓励。同时,一批批有理想、有文化、有干劲、有工作热情的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可以帮助搞活基层经济,带动基层人民发家致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二)是政府拓宽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举措之一。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能够把大学生就业难转化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人才资源优势。另外,随着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县级以下地方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将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这也在另一方面为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提供广大平台和空间。

(三)提升自身能力

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层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国情市情、砥砺品格、熟悉社会、增进与基层群众情感的大课堂。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到现代化建设的一线去,到基层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去,可以磨炼品行,增强自身本领,提高工作能力。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乔飞,《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7.7

【2】彭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2】韩影.《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9.5

作者简介:

1.李东(1986—),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管理学硕士,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农业经济管理。

2.黄以腾(1998-),女,汉族,黑龙江省北安市人,学生,本科,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

3.张诗琳(1985-),女,汉族,黑龙江省东宁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东北农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专项课题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项目编号:2018KYC073。

猜你喜欢
政策大学生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