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意汉文化意象翻译策略研究

2019-09-10 16:25苏曦琪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苏曦琪

【摘要】:本文介绍了文化意象的定义、中意文化意象翻译时的可用的策略,推动中意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意象 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意两国经济文化政治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对跨文化翻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汉意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中意两国在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文化意象的不同,成为汉意翻译工作的一大难点。如何通过翻译的处理,让译语的读者接收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产生相同的联想,将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一、文化意象的定义

意象由物象和寓意两部分组成,物象就是客观的存在的具体事物或普遍经验,寓意则是创作主体赋予物象的感情。意语的意象称为“linguaggio figurato”(形象化的语言),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意象的定义,即作者通过借用某一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让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产生共鸣。例如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就蕴涵着大量的文化意象,松、菊、梅多传达高洁之志。鸿、雁、青鸟等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等情感。意语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意大利人民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如玫瑰、橄榄枝、橡树、狮子、猫头鹰等等。文化意象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植物、动物、民族图腾、数字、色彩、典故与俗语等等。

二、意汉文化意象的翻譯策略

1.保留形象法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中,两国文化的意象是有共性的,比如意大利语的谚语“A goccia a goccia s’incava la pietra.”译为中文即是滴水石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了“滴水”既能穿石这一现象,并把它都总结成了谚语,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总有成功的一天。另外一句谚语“Battere il ferro finché è caldo.” 与汉语的成语“趁热打铁”也具有相同的意义,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这也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相同经验,从而转化为具有文化意义的意象。如“绿色”一词在意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表示青春、生气之意,如 “gli anni verdi” 与汉语的“青葱岁月”是完全对应的,即指年轻时代。

在遇到相同的意义的文化意象时,翻译时既可以采用直译法,最大程度地向读者传递作者本身要表达的意思。

2.替换翻译法

原文中带有文化意象的句子如果直接翻译成对象语,会让读者很难理解,将原来的文化意象替换成表达同样意义的译语意象,可以使译语的读者领会到与源语的读者一样的信息及感情,但这种翻译法要求译语中必须具有与源语相同文化内涵的意象。

比如意语的“perdere il pane”(失去面包)译为“丢掉了饭碗”,因为意大利人自古罗马以来主要的主食就是面包,而大多数中国人的主食则是米饭,所以“米饭”和“面包”在两国都有许多相关的俗语,丢掉了工作这一词在两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将“面包”替换成“饭碗”让汉语读者一下就掌握到了源语的意思。中国人所说的“一石二鸟”到了意大利人口中就成了“Pigliar due piccioni con una fava”(一豆二鸽)。意大利谚语“Quando il gatto non c'è, i topi ballano.”假如译成“猫咪不在家,老鼠在跳舞”让人很费解,译为汉语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要传达的意思马上就清楚了。

3.意译法

因为中意两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意象,如果一味地将源语言的意象移植到译语中有可能造成行文隐晦难懂。这种时候需要采用意译法。如意语的“Non avere sale in zucca”翻译的时候应译为“愚蠢的人”,而不能直译为“南瓜里没有盐”。古罗马时期盐是非常重要的货物,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被视为财富,不仅是饮食的调味料,还是货币。在当时,人们储存盐的最佳器具就是南瓜,因为南瓜是古罗马时代最为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这就是这一表达方式的来源。

4.直译加注释法

各国的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象征着该民族的认知及思维方式。遇到这种各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象,在翻译时笔者建议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策略,能够让译语吸收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开拓读者的视野。

例如意语的“tallone di achille”翻译的时候课直译为“阿喀琉斯之踵,指的是致命的弱点,强者的要害”。这一典故来源于古希腊神话,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的英雄,他除了脚踵全身刀枪不入。同样,比如各国的的语言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宗教的影响,意语中有“essere al settimo cielo” 译为在七重天上,指上帝和天使居住的最高层,比喻在极乐之地,幸福之极,汉语中有“驾鹤西游”一词也是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如果我们在翻译时完全将其意译,那么译语的读者将失去了一顿文化大餐。

三、总结

了解意汉文化意象翻译所需注意的问题和技巧,对于从事大学意大利语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课堂个上对学生文化输入的同时,可以适当以文化意象的翻译为例子,说明意汉文化思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在意大利语语写作时可以用更地道和有特色的语言来表达自身文化。

【参考文献】:

【1】 Ilek, B. On Translating Images[A]. TheNatureof Translation[C]. Bratislava: Publishing House of the 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s, 1970.

【2】 Newmark,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郑莉. 汉英文化意象对比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学报,2008(9): 230.

【4】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99: 47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