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初探

2019-09-10 07:22党雪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

党雪萍

摘  要:德育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关实施德育的策略研究也在大范围开展。教师各自制定了一套教育机制,收效也各不相同。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考虑到一个特殊因素,那就是特殊家庭的问题。对特殊家庭的学生,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制定特殊化的教育机制。

关键词:小学;特殊家庭;德育教育

引言:

特殊家庭包括父母离异、残疾、死亡等情况,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也包括父母外出务工,学生与祖辈一起生活的情况。由于家庭环境特殊,这类学生的心理敏感,自卑心强,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在德育教育中,要避开一些伤害学生的误区,选好方法。

一、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实施德育应注意的几点

1.体现一致性

特殊家庭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往往会陷入到深深的自卑当中,总认为他人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因此他们大部分都沉默寡言,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心事重重。这部分学生当然需要教师的特殊关注,但教师决不可将这种特殊性表露出来,对他们特殊对待,否则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心加重。因此,在表面上,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可以在暗地里默默地关注和观察特殊家庭学生。

2.体现平等性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尊重特殊家庭学生,不能因为家庭上的问题,就将这些学生排除到某些活动之外。例如,在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活动之中,学生需要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将整个活动过程记录下来。这时,一些单亲家庭或父母外出務工家庭的学生往往无法完成活动。教师绝不可将他们排除到本次活动之外,要改变形式,让他们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件事,使他们也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

3.体现特殊性

考虑到家庭的特殊性,教师很难以常规的方式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因此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在线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指导家长正确与学生沟通。在组织一些校内活动时,如果部分家长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到校,可以通过在线视频与学生配合完成活动。只要教师肯想办法,就能够尽可能地缩小特殊家庭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二、针对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

1.与家长建立特殊的联系渠道

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提高德育有效性。如针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邮箱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灵活制定德育机制。另外,也需要通过走访家庭,与学生一同生活的祖辈建立起联系,向他们介绍一些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家庭情况的变化。那么对于一些父母离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教师就要同父母双方联系,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关爱,为其营造健全的家庭环境。建立联系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最后,也要与学生密切沟通。沟通要注意方式和场合,操场上、树林中,都是学生卸下防备,宣泄情绪,倾吐苦恼的好地方。只要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就不是难题了。

2.挖掘学生兴趣特长

特殊家庭学生尽管大多内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教师要通过校内外的观察,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加以挖掘和培养,为他们提供一片展示自我的园地。这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德育效果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通过对某位女同学亲密朋友的访问,以及对其平时行为的观察,教师发现其擅长乒乓球运动,于是在班级内部组织了一次乒乓球比赛。不出所料,这名女同学在比赛中获得了极好的成绩,于是教师将其任命为班级乒乓球训练的“教练员”,负责帮助其他喜欢乒乓球的同学完成课下的训练指导。这名同学并不知道,此次活动是针对她而设计开展的。在良好的成绩和教师的肯定下,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之后的班级活动中,她表现得更加积极了,也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这显然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这便是一次具有针对性和隐性特点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无声”之中发挥了理想的效果。

3.向特殊家庭学生“送温暖”

教师要借助各种契机,向特殊家庭学生送去自己和周围同学们的关爱,以此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那份情感。当然,这种关爱不能太过用意,否则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不同,更加自卑。那么如何将这种爱悄无声息地传递给他们呢?可以在节假日来临之际,为学生们送去一些小礼品。如中秋佳节,组织活动,让学生自制小礼物,相互赠送,使特殊家庭的学生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当知道学生家庭面临经济难题时,可以在周末时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汇报。如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收集垃圾变卖,将所得的回报作为对这部分学生的奖励;在“无意”中解决学生的难题,使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将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学生中,了解他们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能够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使学生走出阴霾,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让我们一同走在德育教研的路上,为特殊家庭学生送去温暖,带去光明。

参考文献:

[1]肖庆桂.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11):135-135.

[2]郝继龙.小学生德育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127.

[3]胡怡婷.“与孩子共成长”——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初探[J].学子:理论版,2017:3.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