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文化意蕴

2019-09-10 07:22牛锐
少儿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山鸟枇杷叶枇杷

牛锐

时下正是枇杷上市的季节。它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

枇杷与琵琶不仅同音,而且曾经通用。

枇杷曾被写作“琵琶”,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其叶,形如琵琶,故名。”

琵琶,也曾被写作“枇杷”,最早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句话意思是枇杷是人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在古代。敲、击、弹、奏都被称为鼓),向前弹称“枇”,向后挑称“耙”,人们是根据它的演奏特点来命名它的。

后来,“琵琶”专用于指乐器,“枇杷”则专用于指水果,人们不可乱用。

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种植和食用枇杷。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枇耙燃柿”的词句,可见枇杷在汉初已被供奉皇帝食用。

按色泽,枇杷可以被分为红肉种和白肉种。其中,红肉种因果肉橙红或橙黄被称为“金丸”,古人的诗句多有提及。如,宋代陆游所写:“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耙解满盘。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白肉种因果肉如玉色,被古人称为“蜡丸”。如宋代郭正祥的诗句:“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荔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

枇杷还是药树。中医认为,枇杷有润肺、止咳、祛痰的功效。人们如果觉得喉咙不适,吃点枇杷,有助于消除症状。此外,枇杷叶可被晾干制成茶叶。是止呕的良品。枇杷叶入药制成的枇杷膏,很受人们欢迎呢。

当然,你如果有兴致,可以用枇杷熬制枇杷膏,既能冲着喝,叉能直接吃。

9LZ+p51cUP/okZn6ZgBZ6Q==

1.枇杷味道甜,糖尿病患者應尽量不吃或少吃。

2.枇杷+海味及富含蛋白质食物。枇杷含有果酸,易与海味及富含蛋白质食物中的钙结合发生沉淀,引起胃痛及结石。

3.枇杷+酒精。酒精容易使枇耙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变成促氧化物质,对人体不利。

4.枇杷+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与枇杷中的一些成分结合会凝聚并沉淀,不利于人体消化,引起恶心、腹胀、腹泻等。

枇杷博得了文人墨客的交口赞美。

宋代梅尧臣作诗云:“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宋代范成大直言:“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明代高启咏枇杷:“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该诗句更是体现出诗人的垂诞欲滴。

现代文学家中也有把枇杷描写得传神的。如张爱玲在写《小艾》时这样写它:“老姨太早已剥了一颗,把那枇杷皮剥成一朵倒垂莲模样,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着送了过来。”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能感觉到酸酸甜甜的枇杷味。

枇杷还是画家笔下的题材。

在宋代赵佶的《枇杷山鸟图》中,枇杷树上枝叶繁盛,果实累累,一山鸟栖于枝上,画面生动。清代金农有一幅《枇杷图轴》,笔法古拙,画上有题字:“橛头船,昨日到,洞庭枇杷天下少。鹅黄颜色真个好,我与山翁同一饱……”

现代画家潘天寿笔下的枇杷是方的,一如其人,棱角分明。齐白石曾在一幅画作《枇杷》上题诗:“果黄欲作黄金换,人笑黄金不是真。”诗情画意,盎然成趣。徐悲鸿曾为友人在扇面上画了一幅枇杷图,并题诗:“朋友定购香槟票,中得头标买枇杷。”他对枇杷的喜爱同样跃然于画里诗间。

猜你喜欢
山鸟枇杷叶枇杷
枇杷树
雾云山梯田
鸟鸣涧④
枇杷叶与郑板桥的故事
枇杷叶生姜粥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糖浆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