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9-09-10 07:22孟鑫王建之高灵爱陈克华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5期

孟鑫 王建之 高灵爱 陈克华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推拿

门诊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浮针治疗组,定点旋扳法治疗组和双结合治疗组进行治疗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病人经治疗后均获得较为满意疗效,其中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疗效更优。结论: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安全、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浮针;定点旋扳法;颈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067-0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及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长时间伏案屈颈、不合理用颈等因素,青年人患颈椎病的情况亦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来自我院推拿科门诊的15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观察

1.1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以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制定的标准作为病例的判断和分类依据,同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规定为标准。

②眩晕:具有发作性,主要是由于头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改变而导致的,发作时间不等,最短可以是一瞬间,最长可达数小时或者数天,并容易引发摔倒。

③颈性眩晕常伴有交感、视觉等症状。

④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2)病例纳入标准:

①以中医诊断标准判断或西医诊断标准判断,符合二者之一即满足病例条件。

②病人是在自愿前提下加入到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并且按照医院医生的要求进行各项检查,患者在知情情况下愿意接受该治疗方法。

(3)病例排除标准:

①有颈性眩晕临床现象,然而在影像学看并没有影像异常,没有颈性眩晕临床症状者或有相应症状但是检查结果无异常者。

②由于其他病因所引起的眼源性眩晕,如屈光不正或急慢性中耳炎、鼓膜内陷等内耳病变如美尼尔氏病、晕动病、内耳外伤及耳硬化症等。

③在临床观察治疗期间服用其他相关药物者。

1.2研究方法

(1)病例来源:本研究中共观察颈性眩晕患者150例,

患者全部来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医院推拿门诊。所选用的患者颈性眩晕程度较为相似,具有可比性,并且所涉及的诊断标准均达到中西医的判断标准。将150名病患分为三个组,一组用浮针疗法进行颈性眩晕治疗,一组用定点旋扳法进行治疗,一组用浮针结合定点旋扳进行治疗,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2)治疗方法: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

①操作:

浮针法操作:1.让患者采用坐姿,并将颈肩部充分暴露出,找到患者最明显的痛点,一般情况下选取1-2个痛点进行浮针治疗,并且对于每个痛点采用一支浮针治疗,并在每个痛点的一定距离给与标记。2.消毒。对进针部位和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对于医生要将双手进行消毒。3.用中号浮针(一次性针),对痛点处进行快速透皮,在透皮过程中用右手拿针,用左手将针点作用处进行固定。当针进入到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将针身进行平放。在进行扫散前,需要将针尖固定,并使之退回至软管中。以针点作为支点,医生通过拇指、食指、中指的配合做扇形式动作。与此同时,医生通过另一只手对周围组织进行轻柔,以增强浮针的效果。在扫散期间,患者是不会感到酸痛或者胀痛的。4.浮针扫散时间1-2min,并且每分钟扫散次数为120次左右,在进针过程中要用消毒棉球,同时为了避免对患者伤口进行感染,需用小干棉球对施针点进行按压,并在按压处贴上医用创可贴,隔日1次,6次1疗程。

定点旋扳法治操作:在采用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

时,需对患者的正侧位片、双斜位片、张口位片等每一张摄片情况运用专用的医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每一位病例的颈性眩晕不同程度的相关数据,对每一位病例的半脱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确定采用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时,需进行矫正旋转的方向,避免二次矫正的发生。收集相关病例及摄片、运用测量工具对数据进行测量得到相关数据、全面了了解每一位病例的半脱位情况,依据情况制定矫正方案是均按美式脊椎矫正的程序,目前采用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依从的也是该程序。例如在治疗第二颈椎棘突向左旋转半脱位时,在得到相关数据之后,让患者以仰卧的姿势躺在病床之上,进行手术的医生需两脚呈分开站立的姿势,面部向着患者,站立在患者的正上方。医生用左手的手掌心拖住颈性眩晕患者的左边额头部位,右手食指指腹在患部附近的软组织处,由后向前推开,一直推开患者患部的软组织,而后贴在椎板处,医生的手掌需微向无名指方向侧屈。一系列动作做完之后,医者需用双手将颈性眩晕患者的头从右侧轻微转动,从右侧转到左侧,这是需用右手的食指紧紧地抵着椎板,医者通过双手协同合作将患者需要旋转的椎体旋转固定到最大位置脊椎从而对患者进行矫正,这一过程就被称之为“锁定”,在完成“锁定”工作之后,需右手瞬间进行发力,从而完成颈部矯正工作。常规来讲,右手发力的方向是向着患者左眼的方向,也就是发力的方向应该是由后向前,在这个过程中左手仅仅是对头部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一般来说,在这个发力的过程中,会听到弹响声。采用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

2.指标观察

2.1对患者颈性眩晕基本情况进行评分

为了了解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颈性眩晕基本改变情况,填写《颈性眩晕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来对患者的颈性眩晕基本数据进行记录,通过相关数据对比,来对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量化。

2.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1)在患者所在医院的颈性眩晕治疗室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之前,需让患者先休息5-10分钟,让患者心情在平稳状态下,进行该项检查。

(2)现在我院经颅多普勒(TCD)仪是进口的彩色超声多普勒。在检查过程中,需将脉冲探头置于患者左右椎动脉,用来收集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博动指数、阻力指数、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等。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一共有两次,一次是治疗之前对颈性眩晕患者基本数据进行了解,一次在治疗一周以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检验。

2.3颈性眩晕疗效评定标准

我院颈性眩晕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该标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较为权威。在《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疗效分为临床治愈、好转、无效级三个等级。

(1)治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颈性眩晕等症状消失,能够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

(2)好转是指颈性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颈性眩晕的情况对于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小。在随诊期间虽有复发的迹象,但是时间都较为短暂。

(3)无效级是指颈性眩晕等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在随诊期间颈性眩晕等临床症状不断反复,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2.4统计方法

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统计,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均以(X+S,X-S)表示,采用自身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5研究结果

(1)临床总体疗效

依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50例中,临床治愈42例,占84%;好转6例,占12%;无效2例,占4%。

(2)临床主要症状疗效

由表二、表三、表四对比可知,单纯浮针治疗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经过一个疗程之后,指标如眩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以及头、颈痛等症状都有所改善,临床表现有效率高达94%,单纯定点旋扳法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也为94%。双结合治疗组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效率高达96%。由此可知,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能够很好治疗颈性眩晕,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对于颈性眩晕比单用浮针或定点旋扳法进行治疗,治愈率更高一些。

3.结论

颈性眩晕会产生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从而使患者产生运动型幻觉,会有自我体会错误。就临床试验可知颈性眩晕是患者的椎动脉受到直接受压,同时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从而使位于脑干并靠椎动脉供血的前庭系统供血不足,颈性眩晕症状随即产生。目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可分为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两大类,临床上因手术治疗风险较高,故以保守疗法为主。而传统保守疗法主要有针刺疗法、灸法、穴位注射、小針刀、推拿、口服中西药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与传统保守疗法相比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眩晕、呕吐等症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浮针法具有起效迅速、痛苦小、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势,通过浮针扫散颈椎病患者病变一侧寰枕筋膜可解除病变局部组织的痉挛,恢复血供,定点旋扳法可精确定位患椎,使椎体产生旋转扭力,继而可理顺椎旁软组织,矫正椎间关节失稳,松解粘连,调整关节及筋骨平衡,从而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扩大椎间孔,解除对神经根的卡压,正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能够使扳法更易成功,对治疗颈性眩晕更为有效。两法结合起到省时省力效果佳的优势,易被患者所接受。现在该疗法在临床应用较少,通过对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进行观察,为医院更好的运用该法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试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虽就目前临床观察来看,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但是相关理论还不够成熟。通过相信不懈的努力,长时间对案例进行临床观察,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会被更好的验证,浮针结合定点旋扳法这种治疗方法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颈性眩晕之上。希望通过从医人员的不断努力,颈性眩晕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治疗,远离颈性眩晕,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罗石坚.颈椎病的负性情绪分析及其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08,26(5):379-381.

[2]郑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4]刘明辉,周启昌,钟梅英.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1):46.

[5]袁文.对椎动脉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4):211.

[6]刘克英,秦培森,刘秀梅,等.电针阳明经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中国针灸,2000;20(12):735-737

通讯作者:王建之,电子邮箱:shenqushq@163.com课题: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8B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