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突破

2019-09-10 09:55沈月华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元杂剧西厢记

摘要: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之所以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不仅仅在它思想上的突破,还在于它故事情节的创新、结构安排、戏剧冲突、人物塑造等诸方面的独特魅力,其在思想上和叙事艺术上,都有开拓与思考,对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艺术成就

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自从它问世以来的七百年间,一直传诵不绝,上演不衰,它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固然赢得了人们的共鸣。但是《西厢记》之所以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西厢记》思想内容及情节的开拓创新,推动了文学史的发展演变。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唐朝和宋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和词人,他们的创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束缚。到了元代,新的思想影响了元代文学的创作,元杂剧和散曲家逐渐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比以前的文学作品更具有真实性,更有真情实感。王实甫的《西厢记》便是当时这种思潮最典型的代表。

封建社会人们认为婚姻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在青年人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婚姻的渴望。这种封建制度,完全排斥男女双方表达爱情和婚姻自主的权利,是造成无数爱情婚姻悲剧的主要根源。《西厢记》讲了张生与崔莺莺一对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的故事。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经历百般阻止,破坏,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它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歌咏青年一代为争取幸福爱情与自主婚姻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它的完美结局告诉人们,只有敢于反抗斗争,才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达到婚姻自主。婚姻能抛开门第、财产和功名利禄等因素的束缚,是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纯洁的爱情最易破碎。相反,崔张二人爱情的纯洁性,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张的爱情却成功了。《西厢记》里男女双方的感情重于一切,它维护愛情的纯洁性,这是《西厢记》情节的进步意义之所在。

《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般为一本四折的通例,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表演一个曲折动人的唯美爱情故事。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这不能不说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更可贵的是如此巨大规模的戏剧,由于剧作家的天才的组织才能,却能做到结构严整,布局合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西厢记》全剧共有三个高潮,而每个高潮的出现,都有一个酝酿、积聚、渐进的过程,突发事变既出人意料,又是逻辑的必然。崔、张二人的爱情,经过“惊艳”、“借厢”、“联吟”、“闹斋”,由萌生到加深。“寺警”一折,由暗到明,老夫人被迫允婚,崔、张二人喜气洋洋准备成亲,在欢快的气氛中,接踵而来的却是老夫人的“赖婚”,莺莺怨恨欲绝,张生痛不欲生,红娘义愤填膺,戏剧冲突被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剧情又围绕老夫人“赖婚”之后三人的不同态度,转入莺、张、红三人之间的喜剧性冲突之中,一连串的抒情性描写,加上莺莺内心的矛盾冲突。在听琴、红娘传简,莺莺闹简的铺排之后,于“赖简”一折中,又出现了戏剧冲突的第二个高潮。经过红娘的再次传简和莺莺的酬简,莺莺与张生结百年之好,剧情逐步转向轻快的节奏时,老夫人的“拷红”又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结果却是红娘挫败了老夫人,导致了老夫人的许婚;不料老夫人才许婚又逼试,前波未平,后波又起。“哭宴”一折,离愁别恨,触目伤怀,将戏剧冲突推向了最高潮。大潮过后,又生余波,老夫人再度悔婚,然而,张生归来,误会被解除,莺、张庆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全剧毫不枝蔓、拖沓。《西厢记》还打破了元杂剧每折由一人独唱的惯例,根据剧情的需要,有的折里由二人或三人对唱或分唱。这也是王实甫在杂剧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

《西厢记》成功塑造了栩栩如生、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1.痴情郎张生。王实甫情节编织上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写他为了莺莺,写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他失望得想悬梁自尽。红娘带来诗简,他大喜过望,原来是小姐约他幽会。因在绝望之余,跳墙赴约,引发一场误会性的冲突。原来莺莺约会张生,并没有让他跳墙来,是张生欣喜之情冲昏头脑,糊涂一时,把诗理解错了,大大加强了戏剧的喜剧性色彩。王实甫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2.大胆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崔莺莺。莺莺对张生的爱主动大胆。当她遇到风流俊雅的张生,她的反应是:回顾——觑末——下。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才至后来,崔莺莺突然于半夜飘然而至张生住处,两人私自结合。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追求,才使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3.甘作嫁衣的奴婢红娘。红娘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富同情心,在崔、张的爱情困境的时候,她总机智地使矛盾获得解决。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充满自信。红娘不受任何教条约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她承担着种种压力,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要求竭尽全力。若无红娘,崔、张这对有情人难成眷属。故《西厢记》流传后,红娘的名字在民间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融合,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交织,推动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是戏剧作品的基础。《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老夫人(还可包括郑恒)为一方,与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是全剧的主要冲突,贯穿始终,规定和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西厢记》还有由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它虽然是次要的,从属的,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出现强烈的戏剧效果。例如老夫人赖婚是封建势力压制反封建力量的一次暂时胜利,打掉了莺莺对母亲的幻想,激起了红娘同情莺莺、张生的正义感,张生在无可奈何之时,受到红娘的鼓励,也振作了起来。于是这些人物全都有戏了。然而在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莺莺、张生、红娘这一方,由于各自的地位、身份、个性等等不同,又彼此存在着矛盾。“闹简”反映了莺莺和红娘的矛盾,“赖简”反映了莺莺和张生的矛盾,这些矛盾又是莺莺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所造成的自身矛盾引起的;至“酬简”,红娘帮助莺莺和张生结为夫妻,他们之间矛盾得到了解决,但却又激化了主要矛盾;于是“拷红”一折把戏引向了高潮。张生被逼进京赶考,是主要矛盾的发展,却又引起莺莺对他进京后是否会变心的忧虑,次要矛盾又有了新的内容。全剧的戏剧冲突的发展,并不是平铺直进,而是有张有驰,急缓相间,引人入胜。《西厢记》五本戏各有中心,又围绕一个主题,有机地体现了矛盾发生、发展、激化与解决的完整过程。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西厢记》围绕着两类矛盾、两条线索,紧扣着人物的性格发展,环环相连,丝丝入扣,互相影响、交叉发展,以人物性格特征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冲突在皆大欢喜中获得圆满解决。展现了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曲折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强的舞台生命力,获得观众的喜爱。

作者简介:沈月华(1963—)男,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金湖县淮剧团团长。研究方向:曲艺、戏剧演出实践与理论。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淮剧团)

猜你喜欢
元杂剧西厢记
元杂剧中的妓女形象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风雅兮《西厢记》
“红娘”称呼的由来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元杂剧中母亲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元杂剧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与超越
《西厢记》赏读之一: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