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科技文化融合,促科普高质量发展

2019-09-10 07:22顾庆生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9年5期
关键词:融合科技文化

摘 要 上海科技館从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四大功能出发,聚焦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创新博物馆实践和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技术集成日益明显,知识领域相互渗透,未来上海科技馆将立足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助推大科普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文化 科技 融合

0 引言

上海科技馆是由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组成的“三馆合一”综合性科普场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作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8年来其参观量达6 200万人次,主营业务收入达4.5亿元。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启动了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经合规性审核、专家函评、会议答辩、调研实勘、部门商议等环节,确定了上海科技馆等21家基地名单。上海科技馆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且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优势。未来,我们将以文化传承为内容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致力于文化与科技的交互融合,聚焦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艺术展演、文化旅游综合及专业知识服务、数字出版、影视媒体融合等方向,构建包括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标准制定、技术转移、产业联盟等在内的完整的文化科技创新价值链,塑造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 主营业务

1.1 主题诠释——常设陈列

上海科技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倡导动眼、动手、动脑,首创主题式展示,构建“自然、人、科技、宇宙”的大科普格局。2003年,上海科技馆工程建设与管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1.2 热点聚焦——临时展览

上海科技馆密切关注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致力于促进文化传播力、加大科普穿透力。推动科普走进商场、公园、学校,累计举办临时展览93个,吸引观众1 617万人次。其中,多个巡展走出国门,亮相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诸如“星空之境”天文主题展、“玉成其美——中国民族文化与矿物珍宝特展”等,既注重树立民族自豪感,又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

1.3 创意之作——科普电影

上海科技馆率先引入巨幕、球幕、四维、太空等高科技特种影院,是亚洲最大规模之一的“科学影城”。此外,我们自主策划拍摄了科普特种电影10部、纪录片14部,并首次进驻商业影院,带动国内科普电影产业的兴起。年均观影近60万人次、票房近1 600万元,位列全国第一。

1.4 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上海科技馆组织设计了情境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已形成20余个知名品牌,包括科普秀、创客工坊、大讲坛、线上教育等。近三年,现场实施教育活动1.5万场,受众达21万人次,并在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中收获颇丰。

2 主要成绩

2.1 科技丰富科普文化展示力

从先前的三维成像、全息音响到当下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100多项先进技术在上海科技馆中得到大量运用。而文化元素则让展览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在“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中,巧妙利用“青花瓷之路”“青花大观”等多媒体展项,全方位解读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艺术鉴赏、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和鉴定方法。

2.2 科技拓展科普文化传播力

上海科技馆落实“互联网+”行动,借助信息媒体、人工智能,建设全新的智慧博物馆。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开发“云南野象谷远程实时视频”“全球人口动态展示”,掀开了博物馆的屋顶;利用三维、激光、断面扫描技术,将藏品数字化、可视化;利用新媒体技术把知识学习搬上网,打造“24小时不关门的博物馆”。

2.3 科技提升丰富科普文化创作力

目前,上海科技馆已推出11大类40个品类共383款文创产品,为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在影视创作方面,《剑齿王朝》《羽龙传奇》《南海探秘》《蛟龙入海》等影片采用了红外、显微、高速、延时、水下、航拍摄影,充分反映科研成果与艺术文化的结合。

2016年,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牵头,联合沪上34家科普场馆,共同成立“自然联盟”。其以“博物致知、守望自然”为宗旨,通过馆校合作,开展一系列学习、交流、培训、实践活动,同时进行校外教育项目库和资源库的搭建,让更多的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认知自然、爱护自然。

3 未来发展

3.1 发展目标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通过系统化、多元化、普惠化地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挥科普资源整合力、创新发展支撑力、国际行业引领力。

3.2 发展方向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做强大科普格局下的研发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文化产品的转化率,彰显文化科技融合在科普场馆的示范引领作用。

3.3 发展重点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研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科普展品,创立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科普教育品牌,创作一批具有引领力的科普影视作品,开发一批具有市场效应的科普衍生品,建立新型科普文化资源合作共享联盟。

3.4 发展路径

(1)争创国家文创试点单位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建立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体系。依靠馆内科研力量,丰富文创产品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互联网+营销”模式;寻求多种合作渠道,确立市场主体地位。

(2)积极申报重点专项

眼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科普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课题正在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由上海科技馆牵头,联合科研院所、互动传媒、产业装备、信息建设等8家单位,立足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试图研究辐射全国的科普产业集聚制度,构建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平台,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新业态及科普产业集聚新范式。

(3)努力实现“四个创新”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建设国内首个围绕科普场馆的产业对接服务平台,构建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建立科普创新产品池,提供科普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促进科普产业集聚,构建科普服务的新业态;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创和支撑能力,提高全面比较优势和全球竞争优势。

(2019-09-11收稿,2019-10-10修回)

作者简介:顾庆生(1960—),男,现任上海科技馆副馆长,E-mail: guqsh@sstm.org.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ur functions of education, exhibition,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focuses on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novates the practiceand concept of museums and achieves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knowledge,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will grasp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science to construct a pattern of the larg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culture, science,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融合科技文化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谁远谁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