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提升其课前预习效果

2019-09-10 07:22邓晚菊
理论与创新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

邓晚菊

【摘要】在众多的小学课程中,小学语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好小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了解上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前预习效果的提升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效果提升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有一些教师和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价值,造成实际中缺乏预习习惯,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通过引导与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奠定提升课堂质量的措施。

1教师应该激发小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习的最好老师就是兴趣,一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预习将难以进行,预习效果也有限,因此只有提升学生预习兴趣才能提高预习实效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自我学习观念,缺少预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课堂内容,基于学生特点与认知角度展开预习教学,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如,小学语文教师考虑学生比较心理特征,激发其预习兴趣。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由组员推选出小组长,根据教师给出的预习大纲开展预习活动,完成后各小组长进行检查。通过这种比较性学习环境,学生会受到氛围感染,不知觉的努力学习,并主动探寻预习方法,长期下来激发预习兴趣并养成预习习惯;通过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个活动中,相互激励完成预习。教师则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为主激发预习动力,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念。

2认真落实好语文课前准备工作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理应得到师生的重视和关注,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我国历史悠久,学好语文科目可以更明白的读懂历史,培养民族精神,深刻感悟知识的伟大。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个体,要想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讲解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引入小组合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并拓展思维,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小乌鸦喝到瓶中水要满足什么条件?如果换一个瓶子,小乌鸦依然用这种方法,它可以喝到水吗?通过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小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思考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主动探讨、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实现思维碰撞,获得新的收获,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

3协调好小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协调好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增进师生关系,提升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活现象,方便学生总结、归纳经验,并结合课堂知识,加深学生记忆。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避免出现学习错误的情况。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利用课余与时间进行学习,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课程预习技巧。如,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标准,并严格落实这些标准,奠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其次,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标记将生字、重点字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同时要引导学生读、想、与动笔并行,对预习中遇到的生字词及时查找资料或字典,通读课文课文。最后,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课堂进行讨论,提升预习效果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選择科学的课前预习方案

通过调查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不难看出,课前预习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科学的课前预习方案,良好预习除了要提前对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标注,对文章结构和段落进行分析,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确保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4.1研究分析小学语文字词的预习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字词学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小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课文中字词的预习工作。而很多学生在预习时仅是将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出来,等待教师解答;有些做的好点就是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将文章不认识的字词拼音标注出来,再诵读几遍,就认为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认真了解这些字词含义,以及用在此处的意义,这种动口动手不动脑的预习方式对语文学习毫无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标注读音、反复诵读并理解该字词所表达的意思及其重要性。

4.2学会总结归纳文意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章内容各不相同,不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所以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学会总结归纳文章的含义,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帮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己思考的能力。目前为止,很多学生表面上将文章朗读的非常流畅,可当老师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时都表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这主要是预习时不走心,没有用心对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导致的。所以在以后的预习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归纳,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预习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对作者用以和情感进行思考和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边读、边想,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5结束语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小学生的课前预习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为小学生的日后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牟天智.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策 略 [J]. 发 展 ,2016(05):96.

[2] 贺建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6(06):209.

[3] 王天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5(35):187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做好课前预习
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