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两亿建高中,建完之后呢

2019-09-10 07:22熊志
科教新报 2019年47期
关键词:局面公共财政贫困县

熊志

日前,云南省绿春县砸了2个亿建高中的话题引发讨论。该县是全国最后一批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     (11月18日 光明网)

  绿春县是穷县办富教育的典型案例。作为深度贫困县,这里不仅教育基础设施差,此番建校之前初高中共用校区,而且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同样相当薄弱,比如没有出租车,道路狭窄到公交车都需要单独定制。因此,在教育上的重金投入,决心更值得称赞。

  事实上,尽管绿春县建高中的钱,大部分还是靠国家转移支付,不过考虑到当地财政的积贫积弱,加上争取来的资金都是义无反顾地投向教育,说明当地很清楚,提升教育水平是关乎长远发展,且值得砸锅卖铁去做的。

其实从投入效果看,穷县办富教育也很快收到了回报。今年夏天,第一批新校区高三学生的高考成绩,创下了绿春县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

  贫困地区在教育投资上适度超前,值得嘉许也值得推广。不过话说回来,在学校建起来之后还是得考虑到高水平投入的持续性问题。其实对绿春县来说,建学校所代表的硬件建设,远远不是最核心的。比如报道就提到,绿春县长期面临着被周边地区“掐尖”的局面。

  相对于硬件投入,教学理念、教育资源比如师资等,是很难在短期内提升的。尤其是绿春县本身财力不足,如果后期的软件建设,跟不上这2个亿高中的硬件环境,那么穷县办富教育的积极效果也会被打折扣。

  面对这种局面,站在教育部门的角度看,必须更加兼顾公平。像绿春县这种被“掐尖”的贫困地区,出不了教育政绩,自然很难像名校那样受到优待。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这种局面必须打破。同时,对于“掐尖”也得有进一步的规范,不能让砸锅卖铁办教育的落后地區寒心。

  对当地来说,不应将穷县办富教育理解为建一所学校这么简单,它仍然得平衡经济实力和教育投资之间的账本,毕竟这是一场长跑,更值得投资的地方还在后面。能不能留住优质的生源,留住优秀的教师,仅仅靠富丽堂皇的硬件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局面公共财政贫困县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区域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庄玉庭先负孙逸阳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为何争当贫困县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