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效应

2019-09-10 20:22黄术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7期
关键词:降雪暴雪参考答案

黄术根

一、情景呈现

大气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中的主干知识之一。这部分内容原理性强、容量多、思维深度大,能够很好地反映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高考中,此类试题一般以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以高中地理未接触的新概念入手,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新名词、新概念、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理实践力”这个核心素养。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理效应,比如我们在高中课本里学习过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每个效应都蕴含着一个或多个地理原理和规律。对渤海海效应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二、原创试题

海效应降雪是指冷空气流经暖海面后产生的降雪。在冬季,海水的温度高于气温,当北方来的寒冷空气经过温暖的海面时,海气之间会形成显著的温差。海效应降雪强度既与冷空气有关,也与海气温差有关。我国学者依据1971-2008年山东半岛的气象资料,对渤海海效应进行了多尺度的研究。图1为山东半岛冬季海效应降雪量年分布平均分布图,表1为山东半岛逐月海效应降雪情况。

(1)描述山东半岛冬季海效应降雪量空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

(2)指出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强度最大的月份,说明判断的理由,并推测可能的原因。

(3)分析山东半岛冬季暴雪对当地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应对措施。

三、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图中有经纬线、山东半岛轮廓、降雪量曲线、山脉和城市等信息,根据降雪量曲线特征和城市分布来描述降雪量的空间分布,并根据山脉的分布及其对降水量影响的原理来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山东半岛的海效应降雪量自东北向西南地区急剧减少,降雪主要集中在东北沿海地区,即烟台和威海地区。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是受半岛中部西北-东南向(或东西向)的莱山山脉的影响,山脉北部是冬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雪量多,南部处于背风坡,降雪量少。

(2)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表格和文字信息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本题通过阅读表格里的信息,不难得出结论。对原因的推测主要依据文字材料中对海效应原理的叙述,并且调动我国的气候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特征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海效应降雪强度最大的月份是12月。判断理由是:12月的降雪日数、暴雪日数和降雪量均最大,占比最高。可能原因是:12月份的冷空气比较频繁、强度大,气温迅速下降,而渤海海温下降慢且滞后,此时海气温差达一年里的最大。

(3)考查氣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反映了考生的人地协调观。暴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本题只要求分析对交通的不利影响以及应对措施,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平时注意观察才能答的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参考答案:暴雪会造成当地道路被冰雪覆盖,湿滑导致交通事故增加,高速公路封闭,高铁降速或停开,机场航班延误或取消,不利于人们的出行。应对措施:加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早做好相关预案;通过各种方式(如洒融雪剂、机器或人工铲雪)及时清理道路和轨道的冰雪;汽车轮胎安装防滑链,并降低行驶速度。(言之有理即可)

四、考点预测

地理新概念在近年高考题或模拟题中频繁出现,比如大湖效应、林线、气候生产潜力、日照时数、狭管效应、焚风效应等。对于这类新概念的题目,首先要读懂新概念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和信息,然后调动和运用已经掌握的核心知识,通过合理的推理,建立有机联系。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应该对地理的核心大概念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有关新概念新名词的练习。

猜你喜欢
降雪暴雪参考答案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THE LOOMING STORM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突降暴雪快出动,彻夜清除保畅通”等十二则
百年暴雪袭击美国东部
人工降雪
华盛顿进入暴雪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