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三态物质与大气热力效应

2019-09-10 07:22方祖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7期
关键词:太阳辐射示意图热力

方祖舜

“大气受热过程”是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在考题中,该原理的应用往往和实际的生活情境密切结合,变式大,灵活性高且带有很强的理科思维特性,往往导致考生的诸多情境性失分。本文从太阳辐射能量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特点的差异出发,条分缕析,建立思维层次结构,结合具体实例,以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一、月表环境与月面受热

月球表面环境相对特殊,由于月球质量小,其吸附的大气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月表可以看成是一种真空状态。太阳辐射几乎未经削弱地传导给月表,又以月面辐射的形式耗散至宇宙空间,昼夜交替之中,月表昼夜温差极大(见示意图一),几乎是烈火与寒冰般的炼狱,强烈的温差产生强大物理风化作用,使得面向太阳的月表岩层几乎成粉末状。

二、地表环境与大气受热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效应

和月表不同,地球引力束缚了数千公里的大气层,且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大气层通过反射、散射和選择性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产生削弱,使到达地表的辐射量锐减,从而避免了白天地球表面的剧烈升温,大气的密度越高,削弱作用越强。如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较低海拔地区强的多(见示意图二)。

同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导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辐射指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使得近地面大气升温。同理,大气密度越大,这一效应越强。

2.云层在大气热力效应中的媒介作用

由于下垫面的影响,大气分布状态在地表不同纬度和海陆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大气中饱含大量的水汽、固体尘埃颗粒以及水汽、甲烷等温室气体。这些物质一方面对短波太阳辐射产生反射、散射和吸收等削弱作用;另一方面,云层越厚,空气湿度越大,含水汽、二氧化碳等越多,其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而大气辐射就越强,形成类似于温室环境的保温效应。如生活中我们发现,同一地区晴天的昼夜温差要大于阴雨云雾天气就是这个道理(见图三)。

3.大气热力效应在农业上的应用

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显著,且地域差别明显,许多农业耕作技术都是利用了大气热力效应原理,如大棚技术、玻璃温室、不同类型地膜的使用等等。从“固液气”三态物质对大气热力效应的影响来看,我们可以把大棚技术和地膜看成固态化的云层(见示意图四),就更容易理解其原理和功能。此外,农业上利用秸秆、人造烟雾、石沙等覆盖技术以及冬天的大雪、农田灌水等方式,都比较类同。

例题1:不同颜色的地膜对太阳光有不同的反射与透光特性,图甲、图乙两图分别为黑白条带膜和黑白双面膜(正面为乳白色,反面为黑色)覆盖栽培作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白色膜、图乙中乳白色膜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适当降低土温,适当提高土温

B.减弱太阳辐射强度,增强地面辐射的强度

C.降低土壤湿度,减小土壤蒸发

D. 减弱地面辐射散失,增加对太阳辐射反射

2.甲、乙两图中黑色膜的共同作用是

A. 抑制杂草生长 B. 提高土壤温度

C. 降低土壤湿度 D. 增强地面辐射

3.珠江三角洲地区黑白双面膜多用在

A. 早春 B. 盛夏

C. 晚秋 D. 寒冬

猜你喜欢
太阳辐射示意图热力
热力开季
渐近夏日
阳光照射下汽车内部件温度的数学模型
名师开讲:2017年高考数学命题热力榜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巨型射电望远镜结构日照非均匀温度场特性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