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2013—2017年影响力分析及提升策略

2019-09-10 07:22张磊
关键词:出版策略

张磊

摘要:分析《光学仪器》2013—2017年期刊的影响力现状,提出了未来期刊影响力提升的策略。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平台,对《光学仪器》载文量、作者分布、机构论文数、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被引频次、栏目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投稿作者主要集中在《光学仪器》所在地高校,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各栏目文章分布不均衡等。对此,应该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期刊品牌建设、加强栏目建设、加强媒体平台建设、借力学术会议等提高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期刊影响力;光学仪器;策略;出版

中图分类号:G 35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19)04-0390-05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4.017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eriodical influence of the academic journal Optical Instruments from 2013 to 2017,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enhance its influence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retrieval platform of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y of papers,author distribution,amount of institutional papers,influential factors,citation frequency and column design in Optical Instrument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uthors are mainly from universities where the journal locates,almost no highly-cited papers and articles in each column are distributed unevenly.Therefore,we should enhance the academic influnce of the journal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and the periodical brand,refining the columns,cooperating with the media platform and academic conferences.

Keywords:periodical influence;Optical Instruments;strategy;publishing

科技期刊是學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展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一个标志[1]。学术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在一段时间内对该学科领域内科研活动的影响广度和深度,也是其在科研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学术影响力越大,期刊对科研事业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2]。目前,国内有5 000多种科技期刊,90%以上都是中文期刊,如何提升中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期刊发展的关键。

《光学仪器》创刊于1979年,起初的目的是给工厂、企业的一线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与一些企业联合办刊,刊载的内容实用性较强,科研价值相对较小。后来,因为上海理工大学对期刊发展的重视,《光学仪器》逐渐转向学术型期刊,立足于光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报道与光学仪器相关的各个分支的新进展、新成果,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但是,在国内大约50种与光学相关的期刊中,《光学仪器》影响力相对较弱,缺乏竞争优势。本文对期刊2013—2017年的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其学术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策略,以期为广大的作者、读者以及办刊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出版情况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3—2017年《光学仪器》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提供的引证数据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分析该期刊的载文量、作者分布区域、影响因子、被引频次、栏目分布等情况,找到期刊的弱点所在。

(二)出版情况分析

1.载文量

《光学仪器》现为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每期共96页,2013—2017年的载文量分别为108篇、114篇、111篇、103篇、90篇。载文量从2014年起呈下降趋势,论文的篇均页数在递增。

2.作者分布

作者的地区分布按照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它是衡量期刊覆盖率和影响力的一个指标[3]。统计2013—2017年《光学仪器》作者地区分布(见图1),还有个别外国籍的作者没有统计在内,可以看出作者覆盖全国80%的地区,虽然面比较广,但是它们之间的数量差距较大,上海市占据了一半,其他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吉林省、北京市、陕西省、黑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湖北省、云南省,这些省份也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两个城市。说明该期刊在全国范围的宣传不够,尚未得到更广大作者关注。

3.机构论文数

机构论文数是指刊载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机构数,它也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的指标之一[3]。

统计了2013—2017年发文量排名前14的机构,如图2所示,分别是上海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该排名与论文作者地域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出《光学仪器》的稿源主要来自期刊所在单位。

4.期刊影响因子情况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得知,《光学仪器》近5年文献计量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期刊从2013—2014年,总被引增长幅度较大,影响因子也有所提高,但是他引总引比略微有所下降。2014—2015年随着总被引的下降,影响因子也随之降低,但是他引总引比在提高。2015—2017年指标数相对比较稳定。期刊影响因子是目前评价期刊的首要指标,一般来说,期刊影响因子越高,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5.期刊被引频次分析

从中国知网查询,《光学仪器》2013—2017年各年被引频次n分别在不同区间时的论文篇数,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下载时间为2019年3月14日)。从表中可以发现,2013—2017年被引频次在(0,5)区间的论文数较多,n≥20的论文篇数很少。论文被引用的时间累积效应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累计才能达到某一数值,然后再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4]。整体来看,该刊的受众面较窄,读者关注度不高。

6.栏目分析

《光学仪器》设有“测试技术”“应用技术”“光学系统”“设计与研究”“仪器及装置”“薄膜”“工艺”“综述”“特稿”9个栏目。2013—2017年栏目论文刊载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文章在各栏目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发文量最多的是“设计与研究”栏目,其次是“应用技术”栏目,其他栏目所发的论文数量偏少,像“工艺”和“特稿”栏目平均每年不到1篇。“应用设计”“设计与研究”这类栏目过于泛化,不利于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领域进行组稿和发现热点问题。

二、提高影响力的途径

(一)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

学术水平是期刊影响力的根本,要从论文的内容抓起,明确期刊的定位,把握主攻方向,要做好内容的策划,选题必须要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及时抓住热点问题,进行专栏专刊的重点报道[5]。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作者的投稿,有些作者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只管刊出即可,作为编辑,我们需要追踪已发表论文的后期引用。初审环节,严格审查论文的整体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符合期刊要求,论文重复率是否过高等。外审环节,尽量邀请严格把控论文质量关的审稿专家[6]。稿件审查过程中应坚持严格的“三审”制,尤其是在同行评议中,针对审稿专家,编辑部应建立严格的专家资格审查制、规避制和动态专家评议制,以保证审查结果的公正和高水平[7]。

(二)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出版模式中对编辑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编辑应该要能够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和平台。现在该刊虽然采用集成的采编系统进行投稿、审稿等环节,但是未能完全实现数字化,今后应该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办公效率,强化传播意识,借助互联网平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推送策略。编辑要有学术敏感性,在选题策划中要提高针对性。期刊的编委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熟悉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的人员,在办刊中起着监督指导的作用。在国内,有些期刊编委是挂名编委,不能真正参与办刊。我们需要组建一支具有活力的编委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参与组稿、约稿等工作。

(三)期刊品牌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已惯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文献,因此期刊应该拓展传播渠道,爭取被更多的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系统收录[8]。同时,因为很多数据库下载文章都是需要付费的,所以该刊可尝试OA出版,以此促进研究内容的广泛传播。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举办的期刊评奖活动,以此体现期刊的质量,达到宣传的目的[9]。

(四)栏目建设

栏目是期刊的窗口,栏目的设置要紧跟学科的主流发展方向,既要有一些固定栏目,也要有一些非固定栏目。对《光学仪器》栏目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刊的栏目设置存在不合理性,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栏目设置出现了多个栏目载文量的失衡,应立足期刊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深度挖掘具有研究优势的栏目。栏目要做到主次搭配得当,并能做到发挥栏目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为突出刊物的特色和个性服务[10]。

(五)加强媒体平台建设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比如国内的微信、微博等以及国外的Twitter等。《光学仪器》期刊于2015年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传播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推送每期的出版文章。虽然该公众号还开设“精品推送”“稿件查询”“最新资讯”等板块,但是因为缺少人手,无暇顾及,致使公众号形同虚设。我们应该注重出版和传播并行发展,设置专人负责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最新最热的研究成果,加强编辑部与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

(六)借力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的平台,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可以发现作者和审稿专家,扩大期刊读者群体,同时为介绍和宣传期刊提供较好的机会。如果经费允许,可以向学术会议主办方申请展位,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期刊的形象。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期刊也可以承办学术会议,方便同编委等专家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结束语

提升期刊影响力是国内科技期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光学仪器》2013—2017年载文量、作者分布、机构论文数、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被引频次、栏目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该刊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要从提高期刊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栏目建设、拓展传播渠道提升论文显示度[11]等途径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和外患[J].编辑学报,2011,22(3):189-193.

[2] 赵文祥,郭凤丹,王丽丽,等.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J].山东农业科学,2014(8):127-131.

[3] 徐绮,水汶,张书红,等.《医用生物力学》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5,30(2):179-184.

[4] 黄春燕.《能源研究与信息》1998—2017年发文被引情况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8,34(3):182-185.

[5] 蔡斐,苏磊,李世秋.科技期刊争取优质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划出版专刊/专栏[J].编辑学报,2018(4):416-419.

[6] 段为杰,于洋,林松,等.关于学术论文低被引频次的一些反思[J].编辑学报,2019,31(SI1):117-119.

[7] 徐刚珍.同行评议在科技期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696-698.

[8] 邹海彬,杜宁,张京娜,等.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保障机制探讨[J].编辑学报,2018,30(2):1-3.

[9] 王丽娜,李娜,陈广仁,等.科技期刊品牌活动与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科技导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9):946-949.

[10] 王树槐.期刊栏目如何策划成市场卖点[J].编辑之友,2015(6):74-76.

[11] 黄春燕.高校非核心科技期刊分层次专业化建设实践——以《能源研究与信息》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3):297-300.

(编辑:程爱婕)

猜你喜欢
出版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