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童年的消逝对童年的思考

2019-09-10 02:13王立樸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0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儿童

摘  要:童年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期,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活动范围、场所不断缩小,儿童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儿童所面临的学业上的压力,社会的竞争,使得童年的快乐时光大大减少。传统的童年正在消逝,互联网已经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如何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显得极为重要,需要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儿童愉快、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儿童;童年消逝;网络社会

一、“童年”一直存在吗?

在原始社会中,儿童全部实行公育,年轻一代跟随着老一代获得生产和生活经验,完全是为成为将来的社会成员作准备,并不是将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儿童和成年人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没有“童年”的概念。

在古希腊时期,在希腊语中,“儿童”和“青少年”这两个词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但希腊人创办了各种各样的学校,他们非常关心教育。希腊人为我们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在罗马时期,儿童意识比希腊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罗马人开始把成长中的孩子同羞耻的观念联系起来,这对于“童年”概念的演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昆体良提出:未成年人需要回避成人的秘密,尤其是性秘密,他还讲述了如何从婴儿时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的问题。

公元374年,出现了第一部禁止杀害幼儿的法律,说明儿童是需要得到保护、养育的。这些都表现出了“儿童”这个概念的萌芽。

然而,这些在罗马之后就烟消云散了,西方迎来了黑暗愚昧的中世纪。在中世纪,希腊和罗马版字母遭到破坏,字母书写千奇百怪,不易辨认,识字的人越来越少。当时的学习和社会交往都是通过口头的形式进行的,通过耳朵来获取知识。在口语世界里,无论成人和儿童,都做同样的游戏,玩同样的玩具,听同样的音乐,儿童的概念并不存在。

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给人们的生活状态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播技术的改变,出现了“知识差距”,在会阅读和不会阅读的人之间划出了界限。再加上大量儿童书籍的出版,这都显示着“童年”的概念已经形成了。儿童要想进入成人的世界,就必须要通過学习、阅读,就必须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社会将一个人划分成了不同的阶段,“童年”这个阶段也为社会所必需了。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才有了童年的概念。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人类是没有“童年”的。

19世纪中期,人类又经历了一次技术变革:电报的发明和使用。信息不再是个人所有,而是面向全世界的商品,新闻事业不断发展。成人和儿童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别,“儿童”的概念成为了社会共识。

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现代社会,关于“童年”的说法,很明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论“童年”的,也就是说,“童年”是被发明出来的,和社会有很大关系。正如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所认为的,童年的概念就类似于语言学习,必须要有社会环境的激发和培养,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可观察的儿童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是受生物规则控制的。“童年”是根据人的生理的成熟度和大脑发育程度而定的。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好几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一般来说,童年期是指6~12岁的阶段,儿童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时期,儿童期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会影响人各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童年”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被发现了而已。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理论史的分析,现在我们普遍认为童年是作为人的生命阶段存在的,正如卢梭所说“我们不知道大自然让我们成为什么样子”。儿童的发展是未知的,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

二、“童年”的消逝

提起童年二字,大家都不陌生,回忆起童年给人的印象都是深刻的、难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老一辈的人回忆起童年,基本都会涉及到温饱问题和生计,如何才能填饱肚子生存下来是头等大事。而80、90后,说起童年,都会想到童年时期玩的游戏、做的有趣的事情,比如跳皮筋、跳房、下水捉鱼等,最开心的就是放学之后自由自在地玩乐,去小朋友家里串门、做游戏。童年给他们的印象是美好和快乐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而现在的00后,他们所面临的都是学业的压力,同学的竞争,因为学习,他们丧失了大量玩耍的时间,上学要努力,放学后还要补功课,去各种补习班,缺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实际上,童年带来的感受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农村经历有很大关系。随着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凸起,成年人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儿童的户外活动范围、场所越来越少,与大自然的接触也减少了,从而失去了很多玩耍的乐趣。

随着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广泛应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孩子可以通过新闻来获取知识,羞耻的概念被冲淡了,成人和孩子之间没有秘密了,儿童和成人在风格和趣味上越来越相似等等,这些都表明了“童年”正在消逝。尼尔·波兹曼说道:“童年在消逝,童年在飞快地消逝。”儿童在成人化,儿童的形象在成人化,儿童的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在成人化,儿童游戏在职业化,儿童语言也在与成人趋同,儿童的犯罪率与性行为在增加,童年在飞快地消逝。从时间性的角度来说,童年肯定是会流逝的,童年只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很明显,尼尔立足于社会文化的角度,从各方面论述了儿童和成人的界限在逐渐地消失,儿童已变成微型成人了,儿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获取众多的信息,儿童已经被驱逐出儿童乐园了。尼尔所感到叹息的绝不是童年作为时间阶段的流逝,而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儿童缺乏体验生活的乐趣,缺乏这个阶段该有的童真、童趣。

儿童了解成年人的符号和信息世界,对成年人的生活了如指掌,这都是媒介带来的影响。儿童与成人之间越来越相似,童年在消逝。童年的消逝也表现了成人对儿童的干涉。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子女能够好好学习,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哪里还会有时间去体验生活的快乐。成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对儿童的想法知之甚少,儿童被迫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了解成人的世界规则,长期处于学业的压力下,不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三、童年的在互联网社会中的表现

经常听见这样的说辞,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了,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不禁使人思索:现在的孩子真的没有童年了吗?除了学习外就没有快乐的体验了吗?在这样一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里,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传统的童年娱乐正在逐渐减少,但也给儿童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娱乐方式自然也会随之改变。我们不能一直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现在。

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现在的必需品之一,人们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手机等通讯设备,这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传统游戏虽然正在消逝,但像丢手绢、捉迷藏等游戏还在继续发展,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游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互联网在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中间架起了桥梁,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体验的事物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原型。网络将儿童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中,体验不同的地理环境,儿童便可以利用网络体验各种各样的游戏,数量和种类都远远比过去丰富,并能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娱乐带来的快感。儿童也会将自己在手机中获得的一些游戏体验转变成现实中的游戏,通过恰当的方式再现出来与同伴游戏,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曾经有小朋友说过,他们对游戏《绝地求生》的主题曲进行创编,利用它的旋律改了歌词,同伴之间玩起来乐此不疲。毫无疑问,这是网络的作用,网络带来的事物远比现实生活中的更加能吸引人,对于他们所喜爱的,他们总能玩出新花样。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少玩伴,加上父母工作的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精神世界的空虚自然会向网络靠近,希望从网络中得到满足,在网络世界里,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也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网络社会带来的不是童年的消逝,也不是儿童的成人化,而是童年在新时代的花样绽放。

四、童年的继续发展

网络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从2G到3G再到4G网络,以及5G网络的研发与投用,见证了网络的迅速发展。在这样的网络社会中,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网络社会带来的不只是技术的革新,还有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现在儿童所面对的生活也是和多年前完全不一样的面貌。要想让儿童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使其各方面都健康发展,学校和家庭都必须要做出努力。

(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网络辨别能力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场所,要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首先,学校要在课程方面做出调整。课程不能拘泥于过去的语、数、英等基本科目,而应该增加一些创新课程,如简单的编程、计算机应用等,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形式。学习网络相对来说不难。除此之外,学校的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教学要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成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儿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要知道,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不够成熟,无法准确地识别信息的好坏,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能接触网络世界,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儿童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加儿童对网络的了解,帮助儿童初步辨别信息的好坏,培养儿童在网络中的主体意识。教师是儿童的直接教育者,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提醒儿童正确使用网络,远离网络不良信息,拒绝网络犯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为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父母可以严格控制孩子和网络接触的时间,了解孩子接触的内容,及时监管,为孩子提供建议,增强价值认知。因此,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二)鼓励家长理解、关心、尊重儿童

国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网络社会也越来越追求科技与创新的力量,自然要求现代学生能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盼。为了实现这个执念,便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者兴趣班。父母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孩子身上,一方面父母对孩子报以厚望,希望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另一方面孩子会感到沉重的负担,这种压力也会让孩子喘不过来气。各种因素掺杂在一起,孩子失去了大量玩耍的时间,只能不断地学习。这对儿童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近些年来,关于报道大学生跳楼轻生、心理扭曲等新闻现象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发生的背后都和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童年的消逝在一定程度上和家庭有关,父母年轻时未完成的心愿、未做到的事情,便希望孩子可以替自己达成,对孩子有太大的期待,要求也比较严格。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是不同的,儿童世界是生活、游戏和学习交互融合的,儿童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父母应该学会关心、体谅儿童,让孩子适时地放松自我,做到劳逸结合。同时,父母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学业上的竞争和压力是有的,但要引导儿童正确看待,不要揠苗助长,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使儿童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1]底特利希·本纳,顾娟,彭正梅.童年并未消逝:迈向支持自主性的现代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6):54-60+155-156.

作者简介:

王立樸(1996-) 女 汉 河南省南阳市  在读研究生  硕士,方向:學前儿童音乐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关系研究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