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2019-09-10 05:55廉丽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廉丽娟

摘 要:问题是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问题源于情境,情境创设的成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基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具体要求,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将学生置于丰富的情境当中,能够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对知识的建构,并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动手操作型实验问题情境

数学与物理、化学一样,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以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特征。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和模拟数学知识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在多感官并用的同时,由肢体语言引发思维语言,从而在不断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分析、推理、判断和总结,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例如,在不等式的相关探究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一杯m克的白糖水中含有n克白糖(m>n>0),若再添加c克白糖,糖水会产生怎样变化,比较两次中哪一次的含糖量更高?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实验,在添加白糖后使糖在水中完全溶解,糖水更甜的话,含糖量浓度就越高。抽象为数学命题就是:已知m>n>0,c>0,则有n/m>(n+c)/(m+c)。拓展思考:向两杯完全一样的糖水中分别加入a、b克白糖(a>b>0),抽象成数学命题就是:已知m>n>0,a>b>0,则(n+a)/(m+b)>(n+b)/(m+b)。在这样的实验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去寻找观察的要点来引发认知冲突,进而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是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学生置于熟悉的情境之中能够有效地增强对知识的应用意识。生活化的问题选取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教师需要选取与学生周围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素材,且确保学生能够对所选素材有着相当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直接的决定关系;其次,问题的选取要紧扣数学教学大纲,所以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问题,但也不需要过分地去渲染课堂氛围,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质,这样不但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还会偏离教学主题,使学生一堂课始终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当中,但适当地课堂气氛活跃是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的;最后要注意“回题”,即在教学实施后要回到最初设置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巩固和升华,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例如,某商场在国庆节期间进行商品的促销酬宾活动,分别会进行两次不同的降价促销,其中有两个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一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假如你是一名顾客,你会觉得哪一种打折方式更合适呢?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出这道题的本质就是将其抽象为比较pq与(p+q)/2的大小,即考察特殊值的知识运用,从而得出pq≤[(p+q)/2]2,因此选择甲方案最为合适。类似这样的题目可以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公式或命题都可以通过情境的形式来将其还原到现实生活当中,进而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经历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而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直接学习经验,这无疑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认识无理数中,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张A4纸,每一张A4纸上面都有2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形成了一张方格纸,接着让学生按照要求剪下纸上的方格。要求1是剪下面积为1的正方形,然后标注上它的边长;要求2是剪下面积为4的正方形,同样标注上它的边长。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剪下的两种方格边长分别是多少?分别是1和2,那么再动手剪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标注上它的边长,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是否能够用刚才剪下的面积为1或4的正方形呢?在展示阶段,利用含有4个面积为4的小正方形来画出它们的对角线,一个一个地沿着对角线剪下来,最后两两拼接就可以得到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还可以剪下一个由两个小方格所组成的长方形,它的面积同样也是2,将长方形平均剪开得到两个小正方形,再沿着两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就能够拼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总结:将面积为4的大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就可以得到两个面积为2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沿小方格对角线和边线剪开就能够得到4个直角三角形,同样可拼成面积为2的正方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交流,使学生经历了问答、展示、讨论、探究和讲解等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結合教学内容来使情境的创设更加科学合理,还要注重数学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要仅限于书本中的封闭式场景,而是要创设更加真实且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性情境,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家居.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数学思维——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53-154.

[2]詹立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33-34.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