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9-09-10 05:55王全荣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新课改教学策略

王全荣

摘 要: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文简要探讨了三点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即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基本导向;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锻炼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变革愈益成为重要的教学课题。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就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基本导向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观念迅速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日常教学的基本导向。就小学数学而言,根据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叙述,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此即所谓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十大要素”。可以看到,核心素养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东西,也就是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生性学习感悟,其学习感悟不断纵向加深和横向发展,最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牢固的素养。一般来说,每节具体的课程中包涵一项或多项要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内容中核心素养的挖掘和明确,并以之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实施的落脚点。例如,小数的初步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所包涵的核心素养要素主要即为数感,混合运算的学习所包涵的则主要是运算能力要素,“可能性”一节则主要包涵推理能力要素,那些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广角则自然含有显著的模型思想要素,那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就应以此为基准,对相关的素养要素加以突出和强调。实践证明,教师在这方面做到位了,就能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学习感悟的产生乃至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在下段中再进行较具体的探讨。

二、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上段中已有指出,从本质上看核心素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它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生性学习感悟。由此出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显得直观重要,进一步而言,只有在这方面做到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很难想象在传统的、将学生作为知识接受“容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学生会获得核心素养的显著发展。事实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原本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教学原则,其作用和目的也正是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改后的人教版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中都设置了若干思考和探究栏目,也正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便于其自主探索学习,这可以说是新课改的基本体现之一。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就可以依循于教材上的知识生成思路,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去加以完成。

举个简单而较典型的课例,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探索性较强又相对简单,而且包含较多的动手实践环节(折角拼角),因而更适合于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大体来说属于较为典型的课例。在导入课题并将学生分组后,即可基于课本展开正式的教学。为能清晰而简明地呈现具体的教学过程,我们在以下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

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现剪刀、时钟、三角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角的事物,让学生观察角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学生在接触“顶点”和“边”的正式概念前,往往只会说“两条线夹一个角度”,但通过观察已获得了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出示一个抽象角(两线交于一点),然后结合图形讲解“顶点”和“边”的概念,并演示用尺子画角。学生掌握用尺子画角度的方法后(很简单,没有学生不会画),让各小组分别依法画出一大一小两个角,然后将各组所画的角集在一起,通过大屏幕加以展示,让学生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度和最小的角度。通过这一步的教学,就使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方法和比较两个或多个角度的大小。

接下来是关于直角的教学,首先展示五星红旗、椅子、双杠、三角尺等物,指出这些事物中都含有直角,使学生明了直角的特征,并注意強调:每个三角尺上都一个直角,可以利用三角尺来画直角。在此基础上,为各小组布置任务:①用三角尺比一比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②数一数教师发到组里的纸上的图形(分别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有几个直角;③组内讨论,开动脑筋,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上述的三个任务难度依次增加,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学生在刚学了用三角尺画直角的基础上完成三个任务,是有着一定挑战性的,尤其是对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有着较高要求,但三个任务皆本于教材,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学生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作出点拨,综合考虑各小组任务完成进程及课堂总体进度宣布该阶段学习结束,而后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总之,是要基于教材(充分利用做一做栏目)而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并与学生积极互动,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锻炼综合素养

新形势下,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实践活动的优势是能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其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掌握和巩固相关知识,从思维活动的角度看实际上也是直击深度的说理过程。尤其对于某些教学中的难点或疑点,实践活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笔者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轴对称知识未涉及中心对称,但两者之间有紧密联系,同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很多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生活体验,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会有一些学生提出关于生活中一些常见中心对称图案的问题,并往往与轴对称相混淆,因此在探索性的数学实验中适当引入中心对称是颇具意义的,这样不仅可以在对照性的学习中使学生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也增加实验的探索空间和探索价值,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基于这样的分析可以将实验设计为:首先,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轴对称图案和中心对称图案;其次,用4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轴对称图案和中心对称图案,初步感受图案的对称美;最后,用两个含有色块的正方形纸片和两个含有色块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一个中心对称的图案。实践证明,通过“拼”、“画”等活动,学生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并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设计图案,实现了从感受图案的对称美到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即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基本导向;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锻炼综合素养。事实上,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抛砖引玉,尚盼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胡安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8(1).

[2]汪胜奎.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3):179-180.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新课改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