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9-09-10 05:55登巴达吉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小学教育新课程

登巴达吉

摘 要:在新课程的普及下,我国小学教育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试图从生硬死板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寄教学于生活,让教学与生活不再脱节。教学生活化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相对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学校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师缺乏灵活施教的教学观念,部分的地区仍然沿用着原来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学生自觉学习兴趣不高,有甚者还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现阶段需要挖掘拓展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内容,推进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小学教育;教学生活化

【前 言】教学生活化异于往常教学,前沿的教学理念赋予了它新的期望。它通过探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运用课本将数学和生活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数学来思考,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也提升了教学水平,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尽管小学数学比较基础,教学难度也不大,但作为知识系统的基石,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至关重要,因此普及生活化教学的任务刻不容缓。

一、课本知识生活化概况

(一)挖掘数学课本中的生活知识

数学问题,从来都不局限于课堂与课本,生活才是孕育问题的摇篮。人类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数学早已覆盖了人类的各个领域。外出购物之间的付款找零、货币之间的转化换算、日期的计算都是常见的数学问题,而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挖掘课本中的生活问题,在生活中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探索数学。如此,学生才能更大限度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运用。不仅促进可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还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信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实现了多方面平衡发展。

(二)拓展数学课本中的生活内容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与整体性的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可见。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课本上习得的知识,投射在生活中,不仅仅只是一种体现,往往既可以运用在这件事情上面,又可以用来解释那个问题;反过来讲,一个问题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解决,也是成立的。比如说,鸡兔同笼的问题,不仅可以算术方法,也可以用更简单的代数方法。所以教师在主张教学生活化时,要注意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动手,尝试着运用多种知识去完成,或者是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举一反三,用这一个知识点和方法去解决其他很多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拓展数学课本中的生活内容,从本质上讲,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树状思维,扩大思维面,有利于学生往后深层次的学习。

二、教学实践内容的生活化问题

(一)用生活化的方式导入课堂情景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直接生活经验与数学理论之间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提高了教学的难度,很容易让教学进入一个误区——强行灌输,老师认为很简单,只管自顾自地讲述,学生常常感到似懂非懂,却又不敢提出疑惑,长久以往,诱发恶性循环。故而老师应当依据生活,人为地构思模拟出一个情境,将生活化融入教学中,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减低教学难度。比如说学除法,只靠生硬的讲述,很难让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所以可以结合分糖果这个小游戏,通过糖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思考,实现教学目的。这样的课堂方式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效率地学习,并且随时随地都可以想起这个方法,更牢固学习记忆。

(二)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活动

往常的课堂活动常常老师选择几道题,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最后叫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仍旧脱离不了机械讲题的模式,这仅仅只是教师认为的“活动”。而真实的情况也是学生们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缺乏兴趣,很少互相讨论,只顾着埋头做题。开展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活动,需要教师把自己代入到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课堂活动放置到生活的背景中去,例如,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超市营业员是如何收银、找钱的,而顾客又是怎么核对零钱数目的。然后组织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熟悉掌握了加减乘除等的运算,同时也熟悉了买东西的流程,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获得了生活经验,增长了见识,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三)用生活化的方式具象数学现象

《9 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學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提及数学现象时,教师应举例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把抽象的数学现象具象化,拉近它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看起来晦涩难懂的数学现象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就隐藏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中,等待着被发现。进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主观地去探索、试验、验证数学问题。同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不可或缺,结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所在,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学,使同学们和数学更亲近,对数学更有好感。

三、如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活化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学现象

观察在各学科领域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数学也需要观察。细致的观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的一挥而就的,曾国藩曾在 《家训喻纪泽》说:“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作为教师,在这方面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作为学生,也要自己主动去观察。

(二)让学生学会做生活的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发现。"正如所说那般,牛顿也是如是做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在猜想中诞生的。在数学领域,也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猜想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的推理。学会猜想,不仅生活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学习上也会锻炼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验证生活问题

古人说检验真理要靠实践,这句话在验证生活上同样适用。用掌握的知识,反复验证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实践,学生要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保持敏感的态度。

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奠定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的基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普及,生活化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大幅升高,任何事都无法一蹴而就,想要在短期内想要达到显著的成效,是不现实的。所以还需要无数坚守奋斗在小学教育岗位上的同仁们一道努力。

参考文献

[1].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万士科.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J].科学教育前沿,2017.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小学教育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