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探究

2019-09-10 05:55柯慧玲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柯慧玲

摘 要:素质教育想要搞好,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对于美的认识,也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而美学教育一定要从小做好启蒙,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择就体现了这一点,让小学生从语文课文的阅读学习中得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探究

小学语文课本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训练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审美能力,用高水准优秀的引导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打造出良好的基础,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基本的词句和语法,扩充自己的识字量和语感,还能最直观地感受到文字所带来的意蕴美,进而提升自身对于美的分析和领悟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更多让人身心愉悦的美的感受,从而可以提升自身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高效地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完成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興趣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味的灌输性教学根本起不到有效的课堂交流的作用,想要让学生热爱阅读,那就应该让他们从阅读身上看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花费时间去阅读,而且在这种兴趣为主导的教学中,学生会以更开放的姿态获得知识和审美感受,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适当的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为老师授课节约不少的精力和时间。

所以,要在学生进行阅读的初步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比如在文章第一段或者是文章的配图的选择上投其所好,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的大致内容,让学生萌发出想要读下去的念头,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容易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美感。

(二)情境策略

考虑到小学生年纪小而且人生阅历很少,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大多数都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能很清晰的认识到文字所传达出那种美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手段来辅助学生额按收到更直观的美,这并不是对于孩子想象力的扼杀,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去想象,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文化的传承,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1]比如当课文是是由于某一山水景色而引起的抒情散文,学生并未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过,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实景照片或者是实景录像,为学生的想象空间打造一个十分必要的基础,同时在恰当地将学生想象的方向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依据这种合理的基础展开联想,深化学生对于美的内心感受。又或者学习的内容是一首描述美景的古诗,诗歌的语言本身就十分的优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领悟,将诗化的语言展开,为学生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场景,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运用技巧和原理,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诗歌语言来描绘相同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提升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对话策略

记叙文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记叙文这种叙述性很强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技巧,认真推敲绝对会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美学感悟,记叙文中最常见的就是对话,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对话可以用最少的语言在最快的时间内塑造出一个人最鲜明的性格特点,让整个文章鲜活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对话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思考说话的艺术,思考对话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流于表面的意思去思考更深层次的意思,来感受说话的艺术美感,这样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言值得推敲的方面是很多的,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表达着截然不同的意思,从任意一个方向入手都是很有趣的研究,对话较多的课文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体现语文教学根本目的的教学方式。

(四)诵读策略

想要充分理解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内涵,做到情感共鸣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共鸣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诵读课文。诵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加细致全面的感受文章,细化到一个文字的使用原因,在反反复复的诵读当中,让学生由外到内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由自主思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美育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诵读课文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并不是机械性地朗读,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示范,将必要的朗读技巧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揣摩文章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和心理,这样在学生自己阅读的时候可以提高诵读效率,自读结束教师应该适当的提出一些关联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思考,层次递进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和思想,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和思考能力,对文章内所蕴涵的知识也会有更深刻地认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依托教材,引领学生发现审美元素

基础教学不能离开教材,教材使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源和基础,脱离教材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美学教育的启蒙课程,一本好的教材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想要让小学语文教学拥有自身的审美特性,依托教材展开教学是必要的基础。人对于美的感受过程一般都是由感性和引发,继而就是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充分领悟和学习之后形成具有个性的审美体系,语文教学也可以依据这个过程展开对于课本内容的探究学习,教材设计和讲解方式也是如此。

(二)关注语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语文的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对语言的探究和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和载体,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伊始就应该引发学生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语言的美,领会到何为有美感的语言以及如何去运用充满美感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并深化学生对于美的辨别和运用能力,完成更为高效的语言美学教育。

(三)联系生活,引领学生创造美

语文课文传达出的最根本的智慧便是生活的智慧,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取得最根本的成就就不能将生活与教育分割开,语文教育本身就应该生活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继而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有趣,同时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和其他学科也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感和加强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具有有效作用。[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联系可以更轻松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发现语文学习的美。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审美教育,启蒙阶段的美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了日后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审美能力是人类探索和创造的原动力,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袁晓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J]. 语文教学通讯, 2018, 1013(30):63-64.

[2].杨彦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 甘肃教育, 2019, 621(01):58.

[3].文燕.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 2017:46.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