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2019-09-10 05:55吕佩佩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情感教育情感

吕佩佩

摘 要:語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在各中小学校追求升学率当下,语文课堂重知识传授,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现象普遍存在,语文教学存在误区,情感教育的缺失令人堪忧。本文从教师首先要处理好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如何区别于政治课,从语文的字词句入手,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入手等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语文字词;表现手法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在各中小学校追求升学率当下,语文课堂重知识传授,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现象普遍存在,语文教学存在许多误区,情感教育的缺失令人堪忧。鱼霞在《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中指出:“情感教育的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最后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的人格的培养。

可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学出现了许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教育;其次,语文教师狭隘的情感教育观,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第三,滥用多媒体用声音和图画代替了语文语言文字的学习,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本文将试着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认识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自古以来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在古代,有文章是为政治服务的一说,解放初期,有“文与道”之争、而当今教育界提出的“工具说”还是“人文说”孰轻孰重又摆在语文教师面前?这些都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一节课重字词句篇的教学还是轻情感的熏陶?是传道,还是授业解惑?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生活对话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师生与作家作品之间进行理性的情感交流,思想的碰撞与交换的过程,这必然要求交流的方式、方法具备情感化。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充分深入地解读文本,从文本中感悟出美来,感悟出文本的情感所在,才能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例如:教学《背影》一课时,备课环节,我已经被文中字里行间中的父子之情深深打动,之所以感动,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是因为自己与父亲由误会到和解的缘故。为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把情感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情感目标设定为:体会文本中父子间的浓浓深情。课上联想到自己与父亲间的关系,并且由父爱阐发到各个方面的“爱”(与亲人、朋友、陌生人之间的爱),通过对“爱”的阐释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语文,了解语文与社会的联系,进而爱上语文,更热爱美好的生活。课上我围绕此目标,重点分析了朱自清先生与他父亲的矛盾,并恰当引入了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深感那种误解到和好后的浓浓父子情。最后把问题抛给学生,在你们从小到大有没有与至亲的人发生过什么误解?误解解除了吗?怎样解除?解除后你的情感是怎样的?问题抛出后,学生都在沉思,也有学生提出,自己与母亲一直有矛盾,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解决,他很羡慕作者。我及时的疏导了学生,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然后在建议他下去阅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一堂课或许教不会学生大彻大悟如何去感恩戴德,但至少让他们能从语文的文本中感受到爱。语文教学的大美不也就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了吗?

二、理清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勿上成政治课)

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有点害怕触及情感教学因为情感的熏陶很容易上成其他的科目,比如有些老师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重难点放在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样的设定很容易把孩子带到地理课和政治课上?其实这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报告文学,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从报告文学的特点入手进而引出人文情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课的样子。因此经笔者探究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从字词句入手,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最美的是字词句,但是字词句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每一个字、词、句都有自己精妙之处。朱光潜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因此语文的教学要从字词句中品味出情感教育从而达到区别于政治教育。例如:在《关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们知道了“君子”、“窈窕”、“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等几个词语的意思,只要学生们理解了并能说出“辗转反侧”、“钟鼓乐之”、这些动作行为的意象(必要时能演示出来),那么,古代对爱情追求的那种执着,追求爱情过程中的那种苦、思、乐,不就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了吗?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爱情观还要明喻吗?

(二)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入手,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的文科科目,是因为语文有这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而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教学目标。如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借的是自然界的景从而抒发爱自然的情;托物言志,托的是一个物体来言作者的志向;直抒胸臆,直接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感情。本人在设计李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提出李白“抄袭”了谁的诗?进而引出《诗经 燕燕》讲里面的“展望弗及,泣涕如雨”从《诗经》在到梁代的朱超道,再到王维,进而讲莎士比亚笔下的具有离别情绪的话剧最后引到雨果笔下的《海上劳工》,问题就设计在表现手法上:同是一个送别的情景,却在文学史上反复演绎,问题来了:为什么李白这首诗能够脱颖而出?原来是作者以实转虚、借景抒情、尤其尾句点出了“送”的主题。教师在教授知识时眼界要放宽点同一种表现手法可以拿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不仅能学习表现手法还能对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应该抓住情感教育的精髓,真正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英,于漪:《十漪与语义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298页.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第30页.

[3]左江红,邓湖花 .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情感教育情感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情感
厚重感
台上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