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9-09-10 06:13王艳琴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创新思维小学语文

王艳琴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基本教学阶段,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富含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學科。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结合小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对事物产生的新的认知和观点,赋予食物独特新颖的意义,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有的教学亮点,也会让孩子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创造力。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启发作用,引导孩子打开思想的大门,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的固有的思维局限性,开动脑筋,发现新奇的世界。由此看来,教师做好启发引导的角色非常重要。

(一)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中,教材中有很多细节值得再加工,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孩子们思维的敏锐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教材上已有知识的再次创造。例如,在语文课本中《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榕树的一段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传统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通过“新的生命在颤动”而体会榕树生长的生命力,但是,如果老师可以以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同学们,让学生们自己开动脑筋,回想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让人感觉到万物的生命力。学生们就会想到很多精彩的回答,例如太阳升起的时候,花儿绽放的时候等等,由此可以总结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思维发散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都有巨大的进步与提高了。

(二)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室的教学授课节奏非常重要,老师要想在学生前面,做抛砖引玉的人,在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节奏,该启发的时候启发,该点拨的时候点拨,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总结的时候总结,这样学生才能按部就班的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步骤,避免学生“消化不良”,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利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决问题。具备一些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当儿童对抽象的数学运算感到困难时,只要教师用直观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得到正确答案。由此看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学好各门课程最基础的一步。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从学科知识开始,按照知识之间的一定的逻辑顺序关系,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顺畅地进行学习,从已知走向未知,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新知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很大不同,应当侧重于从感性的角度入手,通过有趣的故事讲演、人物特点分析、传奇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了解未知世界。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不仅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是非常适合采用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为保证课堂质量和授课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自由畅想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发言和想象的自由性,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在一种自由愉快的气氛中,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层次、方位,提出各种设想。只有让学生的思想自由、言行自由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便初期提出的设想不理想,也不能制止和打压学生。而是不断地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因为学生往往在后期提出的设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互补改善原则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发想象中定会有考虑不周、运筹不详的缺点,也会有大量未经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提出的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设想。所以教师必须提倡和追求学生之间的思想的互补,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表述,在别人思想的启发下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设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新、更完美的创意和方案。

3.延迟评判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当场不对学生的设想和发言作出评价的原则,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才能进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学生的发言如果偏离主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指出,就需要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之后,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更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这样一来,也可以防止评判约束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破坏了自由畅谈的课堂气氛。

4.禁止批评原则

绝对禁止批评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创造力的课堂上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每一个人都不可以对学生的设想和发言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课堂气氛,影响自由畅想,从而也会让学生因为害怕批评,害怕被否定而不敢大胆创新。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结语

小学生是人生阶段中一个崭新的起点和开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要想跟上时代 的步伐,思想不落后,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也就是寻求多元立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思维得以拓展。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此外,鼓励学生走出教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张隆华,语文教育学[M].重庆出版社,2016年7月.

[2]王丕,学校教育心理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3]周昌忠,创造心理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5月.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创新思维小学语文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