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侗族歌舞创新教育

2019-09-10 05:55吴建平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侗族民族音乐舞蹈

吴建平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音乐教育可以激发人的无限可能,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它最重要的途径。而音乐教育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点点音乐知识,更要在其中做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目的,可以说是肩负着时代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情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也受到重视,因此也得到了改革和发展。根据调研发现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民族情怀,以期实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目的,实现音乐教育多角度、深层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抓住时代脉搏,紧随潮流,因此侗族歌舞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育就很有必要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侗族音乐文化,解释为什么要学习侗族的音乐文化,结合侗族音乐文化教学的策略,希望为光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侗族歌舞;课堂教学探讨

前言: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工作得到了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了教育的各个角落,大幅度的提高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融入民族文化,因此展开民族音乐教育对于青少年美育发展是很有效的。

一、侗族的音乐文化

(一)侗族的歌

众所周知,侗族的歌十分有名,侗族的人民也十分喜爱唱歌,去侗族旅游,都要去听听侗族的歌,在侗族可以这么说随便拉出一个侗族人就没有不爱唱歌的。我国古代的诗歌都是有词有曲调的,都是可以唱出来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多数的曲调都已经遗失殆尽了。在当下我们都是通过读来看诗歌,已经不是吟唱了,交流也是如此,只有在少数地方的民歌中有通过歌唱来交流的,譬如陕北民歌等等。但是侗族在日常生活仍然保留着以唱歌来交流的习俗,在侗族歌曲中,内涵也十分丰富,歌曲的种类玲琅满目,分类也很多,例如“大小歌”、“拦路歌”“嫁娶歌”等等。日常交流也有用到歌唱,甚至矛盾也会依靠歌唱来解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是歌颂、重要场合或者心情愉悦的时候唱歌的。侗族的民族音乐与我们也是大同小异,生活中的表现也特别广泛,无论是嫁娶庆典、重大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农业劳作、跑步走路等等,只要留心,不远处都会传来动听的音乐,这样的情景多么令人向往。侗族的音乐特点可以归结如下:曲调如同游鱼出听、旋律可以余音绕梁、抑扬顿挫、内涵丰富。侗族人民认为唱歌如同家常便饭,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侗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中也有着与我们不同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们所唱的歌都是有词有调的,但侗族的歌曲与生活却息息相关,可以说取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如果我们也能够做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并用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水平岂不是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生活也更有趣。

(二)侗族的舞

侗族的舞蹈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趣味十足,极其富有民族特点,傍晚时分,人们聚集在一起,唱着歌,跳着舞,歌曲优美动听,舞蹈热情奔放。令人身心愉悦。他们在祭祀活动中也有正式的舞蹈,在神秘面纱下,这种舞蹈显得气势磅礴,伴随着歌曲而舞动,感染力极强。因为热爱才开心,因为开心培育出了这一切。试问这样的缘由不是舞动飞扬的最好证明吗,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学好舞蹈,首先要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身心愉悦,才能学好舞蹈。

(三)侗族的文化内涵

侗族的音乐及其发达,但是这个民族却没有文字,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历史传承都是通过歌声来实现的。这也就造就了侗族的文化内涵中在音乐文化的背后蕴藏着历史文化和民族道德伦理。在历史的湮灭中,侗族的历史文化因为音乐而传承,而音乐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一代代侗族人民。

二、为什么要学习侗族的音乐文化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愉悦,缓解压力。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悠扬曲调,更应该让学生融入歌曲意境,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侗族民族音乐文化是前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后人必须要传承好民族音乐文化。侗族的民族音乐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集中表现了侗族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三、结合侗族音乐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活动开始的源泉,激发出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很多青少年都喜欢流行音乐,崇拜的是偶像,对民族音乐要么嗤之以鼻,要么主张保护却没有行动,因此很多人对于民族音乐都是一知半解的。但是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就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去了解侗族文化,通过趣闻要事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新鲜事物往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进而展现出它的不凡,保持学生们的兴趣心,学生就更渴望去学习侗族音乐文化。

(二)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侗族的音乐文化不同于我们的音乐文化,因此对于侗族音乐的学习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因此我们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就按照音乐来交流,借鉴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在课堂上无论是讨论还是提问,都按音乐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营造出趣味的氛围,课堂也就更加有活力,课堂质量也就得以提高。

(三)创造新颖的教学方法

除了兴趣和课堂,我们也要创造新颖的教学方法,首先对于侗族音乐也有系统的了解,进而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相关编排工作,例如舞蹈和依曲填词等等,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活力。教师们则负责组织学生,完善作品,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和对侗族音乐文化的全面学习。

结语: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不枚举,优秀的音乐文化底蕴也很厚重,流传至今也令人惊叹。无论是粗犷豪放的地方民歌,还是典雅大方的京剧等等,都展现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的多姿多彩。在各具特色的音乐繁星中侗族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不仅有着歌和舞,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可以透过侗族音乐文化可以更好的通晓我国的音乐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萍仙. 关于侗族歌舞融入课堂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19.

[2]陈平. 保护·传承·创新[D].东华大学,2014.

[3]莫彬彬.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现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4]趙建霞. 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5]姚冰. 广西侗族音乐文化融入基础音乐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2012(06):42-43.

猜你喜欢
侗族民族音乐舞蹈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侗乡学子爱家乡
舞蹈课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