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在校的教育问题及探讨

2019-09-10 05:55张小艳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贫困农村小学教育

张小艳

摘 要:对于农村贫困生来说,他们的教育程度对于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家庭的落后问题,抓紧落实三农问题,积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相关基础知识方面,必须不断的更新他们的传统观念,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使他们逐步掌握脱贫致富的能力与手段。

关键词:农村小学;贫困;教育

1.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情况

随着国家教育策略的不断更新,我国农村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当前义务教育虽不存在辍学儿童,适龄儿童入学率仍然达到100%。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仍需要监督,即是对于小学和初中将对其人生造成极大的影响。

2.原因挖掘

2.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对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是有些政策无法深入到贫困农民家庭当中。对于这些贫困家庭而言,他们的日常温饱都无法得到满足,子女在校无法安心学习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2农村思想观念滞后

由于农村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村仍然拥有许多较为陈旧的思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家庭属于多子女家庭,由于受到“贫困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许多不劳而获的思想,且在价值理念方面存在扭曲,敢于贫穷,认为子女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使其子女在学习上不努力,思想不进步,得过且过,而想他们过早的参与外出打工的行列当中,这对于子女的未来发展以及正常学习价值观的养成都造成了阻碍,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3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三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培养坚忍不拔,砥砺前行的品格。而许多贫困家庭子女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性格,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贫困学生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许多子女的父母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忙碌,并没有时间去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这使得孩子无法健康成长,也加剧了产生自卑心理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子女的价值观形成也受到了影响。

3.基本对策

3.1强化政府职能

农村教育在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的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以及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而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基于公平性的教育,必须让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子女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人才储备,增强贫困家庭子女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体现教育的平等性,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搞好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政府在农村教育当中的职能,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条件。首先,要从法律的层面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确保有关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补助工作得到切实开展。使贫困户子女在校安心学习,最后,要对政府的服务职能进行优化,建立教育保障机制。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地处偏远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改善教学条件,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和教育仪器,最大限度的为教育服务。

3.2加大家校合作教育的共赢

对于家庭与学校而言,父母与学校是天然的合作者。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可知,在农村家庭教育当中,绝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如何与学校、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甚至有的家长连相关准则都不是很了解。基于这些问题,对于教育主体学校而言,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创造条件,让家长与学校保持双向、充分的联系,任课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思想波动以及表现进行全面的掌握,让家长感觉自己的子女受到的学校良好的教育以及重视,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以及配合,从而形成家校合力,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3.3更新农民教育观念

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不同的舆论工具,全方位的加强对于农村子女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同子女的教育,认识到只有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得他们未来有出息,摆脱贫困的命运,从精神层面摆脱了原有的愚昧和无知。[2] 同时,要强化现代化农业技术在贫困地区的示范化推广活动,让贫困农民逐步感受到现代科技对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助力,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于现代化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带动了他们送子女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最后要树立先进的农户典型,从而起到的极好地示范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宣传学习的样板,让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

3.4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农村贫困生来说,他们的家庭处于特殊的环境当中,因此他们会与生俱来的具有自卑感。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有自卑心理表现的学生,贫困生在数量上远超过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受困于经济上的困难,感到在很多情况下会抬不起头;另一方面也会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落后于他人而感到自卑。故此,对于学校以及任课教师来说,他们不能够轻视学生,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爱,这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尽自己的努力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让他们逐渐走出人生的低谷。同时在学习上也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與生活上的困难,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适时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这对于贫困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友君. 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 [J]. 科技信息, 2017, 11(7): 190-192.

[2].顾莉. 我国贫困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C]. 云南: 云南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贫困农村小学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