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谈话开始

2019-09-10 06:13陆文琴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学习兴趣

陆文琴

摘 要: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幼儿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域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教育学家认为,儿童和周围人们的语言交往是语言获得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设环境;选择话题;经验感受;倾听参与

幼儿教育,总是以孩子喜欢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活动。而谈话则是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备受关注,因为孩子在经历和体验各种经验之后,需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同伴和老师分享,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出来。这时,如何谈话、谈好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谈话活动的组织

1、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注重为幼儿提供学习说话的机会。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的语言环境,引出谈话话题,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对话的兴趣,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幼儿谈话中教师采用平行谈话的方式,通过自己的谈话启发幼儿的思路,并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谈话,对幼儿的谈话内容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引导幼儿围绕主题交谈,并注意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起支持、合作、引导的作用。

2、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幼儿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语言实践。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遇到幼儿说出自己想说而说不正确的话,教师可采用提示的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话题上,活跃幼儿的思维。教师和幼儿之间彼此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对话,幼儿成了活动的主体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教师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谈话时,提醒大家注意听他人说话,了解他人的談话内容,学习他人的谈话经验,而教师则适当帮助纠正与补充谈话内容,是幼儿更好地达到谈话要求。

二、谈话活动中的教师

1、教师如何选择谈论话题的范围。

孩子谈论话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喜欢参与谈论,却又受到活动目标的支配。所以,老师提问的设计,与孩子的特征和活动的目标相关。一般我们总根据目标要求设计话题,如孩子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外形,我们会问:“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了解事物的作用,就问:“它有什么用处”等等。随着对孩子的尊重,我们越来越关注孩子个体思维和独立感受的需要,在谈话过程中,尽量使孩子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将自己的有别于同伴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培养孩子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另外,问题的设计,还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中班孩子的回答和交谈的内容,应该是可以多角度地选择的,而不是单向的自始至终的包含。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活动目标,所有的孩子都合适宽泛的话题的,我们应该因时因地制宜,使谈话问题的设置,既完成目标要求,又根据孩子的特点,使他们有话可谈,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谈话。

2、教师如何梳理、归纳和提升孩子的谈话感受和经验。

当小心谨慎地尊重孩子的谈话的时候,我们往往对孩子的谈话支支吾吾不置可否,生怕打搅了孩子的活动。这样就很可能使孩子原有的感受和经验,依然是原来的感受和经验。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要及时梳理、归纳和提升孩子的谈话,而我们行为的依据依然是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目标。例如,孩子在谈论“你觉得家是什么”时,孩子说:“家是苹果,它有营养。”老师:“哦,楠楠觉得家是苹果,它很有营养,让楠楠长得那么健康。”孩子:“家是锅子,冷的东西烧一烧就热了。”老师:“家是炉灶上的锅子,总是热热的,让我们很温暖。”其中,老师的提升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3、在谈话活动中,孩子说的话,不在谈话话题中怎么处理。

在组织谈话活动中,孩子谈论和回答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这会使我们有些着急,尤其在教育效率明显的集体活动中。其实,正对孩子可能的千变万化的回答,我们只需不离其“宗”,那就是我们的活动目标和要求。我的一般策略是追问,对表述不明确和不正确的,进行追问。这时的追问时为了让表述更明确。当然追问一定要带着教育目的进行。要顾左右而言他的,进行追问。孩子的这种表现可能是不够专注或对话题不理解而发生的,我们可以用不置可否或忽略的方式来处理。这样,既保护了说话者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活动有节奏地进行。

4、教师如何让孩子倾听和参与同伴的谈话。

孩子和我们成人一样,谈话时需要有共鸣的。我们知道,做一个纯粹的听众,须有意志品格或内在需要的支撑。显然,我们的孩子只有在产生内在需要时才会安静地倾听,积极地参与。而内在需要就是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感受。没有同感的谈话会使孩子没有说话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孩子在“感同身受”中,安心倾听和积极参与同伴的谈话。教师需要调整谈话的节奏,可以引发孩子谈话的兴趣。如在谈论“喜欢幼儿园的什么活动”时,当有两个孩子表示“喜欢角色游戏”,老师就可以面向全体,用“还有谁也喜欢角色游戏的?为什么”追问,这样,可以调整原来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节奏,使谈话因变化而生动起来。也可将个体的问题成为全体的问题,将一个人的感受,变成大家的感受。当一个孩子提出疑问时,老师立即把问题抛给大家:“你们想想,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等等,是孩子切实地感受到谈话的乐趣,提高谈话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谈话活动会随着孩子探索活动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它的地位会有什么变化,教师在孩子的谈论过程中,角色身份的显现是否应该更多元一些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加以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应彩云主编;孩子是天我是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

[3]宋少海;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J].北京:幼教博览,2012(209)29.

[4]朱良(陈思群)主编;幼儿教育案例选[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学习兴趣
浅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理念下教师的引导职能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方寸田园 语言氧吧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区域活动下影响幼儿生命发展的因素探讨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