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视角下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天检实践

2019-09-10 06:13刘欢张军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检察工作检察群众

刘欢 张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均是特定地域的生态、民俗、习惯和传统的文明表现。地域文化时刻影响着检察文化建设,无论是司法理念,还是贯穿于办案全过程的司法文化。近年来,在市院的大力支持下,天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检察文化建设为引领,从理念、制度、素养、环境四方面用功发力,力求通过检察文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潜移默化作用,锻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检察队伍。

一、凝聚检察理念文化核心,共建干警精神家园

一是夯实检察文化思想基础。建立“中心组学习”集中学、自学、专题学的“三位一体”学习机制,院领导带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先后开展“学党章学党规”、“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理论学习轮训,通过政治理论考试、检查学习笔记等规定动作检验成果,在全院树立“终身学政治,全员讲政治”的理念,为建设检察文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引领检察文化工作实践。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组织干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党章党规应知应会测试等活动。教育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时刻铭记党员身份、检察干警身份。依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干警积极参加法律志愿服务、法治宣讲教育、“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使干警时刻牢记司法为民宗旨,思想受教育、作风有改进,提升检察文化精神境界。

三是搭建检察文化交流桥梁。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群众代表对检察工作和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把开门纳谏落到实处。先后多次组织检察开放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社区群众、大学生来院参观,通报检察工作及检察文化建设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二、规范检察制度文化,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成立天山區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天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形成院领导、中层干部、普通干警三位一体共建检察文化的工作格局,班子成员定期到分管部门进行督导,与中层干部、普通干警谈心谈话,实现班子决议、检察文化和干警工作的同频共振。

坚持廉洁从检文化,强化队伍纪律建设。一方面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干警收看《建党大业》、《人民的名义》等优秀教育片、到烈士陵园祭扫、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形式,以革命先辈、模范典型的事迹感染带动干警,传递正能量,促进干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用好反面典型的警示提醒作用,教育引导干警反思权力、反思良知、反思责任,提醒干警时刻保持警钟长鸣,进一步增强干警的廉洁从检文化意识。

坚持素能建院,增强检察队伍活力。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班子成员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率先垂范、发挥核心作用。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干好工作,立下高标杆。中层干部尽职尽责,抓管理、有担当,推动部门工作再上新水平。中青年干警成长为业务尖子和工作骨干,在办理重大案件和承担重要任务中独当一面。年轻干警,有理想、有追求,甘于奉献,营造出健康积极阳光的工作新气象。老同志有传帮带的精神、年轻人有积极上进的拼劲,薪火相传、继往开来。通过典型的带动,激发了队伍的活力,工作中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业务能手,全疆公诉标兵、全疆侦查监督民语系业务能手、全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业务能手等一批先进个人和业务能手。

三、培育检察素养文化,展现天检精神风采

加强文化硬件建设,建立电子阅览室、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场所,建立视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通过创造优美工作环境,展现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院文化长廊设有引人崇德修身的道德、礼仪等宣传牌和温馨提示语,为道德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运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区电子检察工作站等平台传播文明风尚。

以天山检察发展的历史、先进人物、各类荣誉为基础,建成荣誉室, 留下天检人不忘初心的脚步,激发干警崇尚检察事业、以院为荣的豪情。精心编辑《天山检察》内刊,开辟工作研究、学习与交流、案例分析等诸多栏目,内容涵盖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干警搭建起检察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立足检察职业道德培育,引导干警传承优秀检察文化,激发干警崇尚检察事业、以院为荣的豪情,营造浓厚道德文化氛围。

深化检察文化内涵,提升检察人文文化水平。积极结合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多次组织干警户外徒步、素质拓展、朗诵、写作、书法等活动。组织青年干警瞻仰烈士陵墓、参观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增强年轻干警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大局意识。举办的道德讲堂,通过唱一首歌曲,学一位模范,谈一番感悟,诵一段经典,送一份吉祥等方式,突出检察职业道德主题,内容形式多样,受到了干警的普遍欢迎。

四、完善检察环境文化,彰显文化建设内涵

营造检察和谐文化,为平安首府保驾护航。每年抽调20余名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的优秀干警组成“访惠聚”工作队,选派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中层干部担任工作队总领队、队长、副队长,为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人才保障。工作队根据群众需求、社区需要的原则开展精准帮扶,深入居民院落、文化广场和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的爱国爱疆意识,把帮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一枝独秀”走向“春色满园”,真正发挥出了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干警与103户社区群众结对认亲,互帮互助、互学语言、互赏文化,以实际行动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础。

构建检察服务文化,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电子检察院。将检察工作置身于群众工作大局,成立的全疆首家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剥离整合检察工作中对外直接与群众发生工作联系的30多个环节,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全疆首创运用“互联网+检察工作”,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电子检察院。群众通过电子检察工作站可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办理信访预约、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案件信息查询等业务。干警运用电子检察工作站,第一时间了解百姓诉求,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检察服务。电子检察工作站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电子检察院”。

搭建检察研究文化,推进检察智库建设。对内完善检察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积极营造研究氛围。对外以检校共建带动检察文化理论研究,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海南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等高校建立检校合作关系。以承办课题为引领,成功申报并完成了全国检察机关应用理论重点调研课题研究。营造学习研究氛围,联合中国知网开展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并包揽全疆获奖征文,在第五届中国检察官文化论坛上获优秀奖,被高检院确定为检察调研工作基层联系院。

打造检察暖心文化,传递检察正能量。针对年轻干警独自在异地生活,缺少家人关心关爱的情况,在加强对单身寝室的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的基础上,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送去院党组的问候。检察工作与传统孝道相结合,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定期看望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通过邀请老同志“回家”、走访慰问老同志、为老同志订阅书刊等一系列活动,让大家共同感受天检大家庭的关怀。

作者简介:

刘欢(1989.11-),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综合业务部(原法律政策研究室)科员,新疆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理论与检察文化。

张军,(1987.7-),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综合业务部(原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疆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检察文化和核实权。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检察群众
江西万载:走访代表委员“问计”检察工作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聚焦“五个新提升” 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河北枣强:派员旁听人大代表审议检察工作
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