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行与治理

2019-09-10 06:13阿吾提·达吾提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治理农村

阿吾提·达吾提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朝现代化发展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基层,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大厦的根基,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 字方针,其中治理有效成为关键,且当下是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更是农村社会所关注的第一大民生工程,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推行也就决定了国家治理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治理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与治理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关乎整个国家稳定的根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会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党委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党的十九大后,加强党的建设成为全党上下严格进行的常态化活动,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在党建过程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调政治功能发挥,将党建与农村治理相结合,是有效化解过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难以“进场”的问题路径探索。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与治理困境

1、治理结构框架模糊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利益述求多样化、阶层分化,传统农村社会的民俗、风俗、道德在治理层面上的“行为准则”也随之坍塌。现存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中以权力为行动逻辑的行政角色在思想上仍未及时转变,新时期下在科层制为代表的行政治理方对面是群众自治意识和能力的极大提高,及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中治理主体、治理能力、治理需要等现实逻辑发生极大变化对“一元化”行政式治理中国家权力代表与群众自治权力代表关系重新建构的信号。

2、治理制度规约甚微

制度规约所奉行的是“契约精神”、“理性主义”与西方社会现代化治理“善治”中规范性、有效性相契合于建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逻辑标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处于国家治理最末端,国家难以实现对其进行直接管控,对农社会村治理制度、政策的落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若制度、政策影响到个人利益,其“落地”往往陷入“悬浮型”或“选择性落地”的境遇,制度、政策对农村社会规约成效不明显,甚至常常出现制度、政策失真现象,其进程发展缓慢。

3、社会治理问题

在城镇化、市场化的冲击下,传统农村社会面临结构转型、阶层利益分化、矛盾加剧等困境挑战,绝大多数有能力的青年人流向城市,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在村庄,这些留守人员产生的诸如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养老、残疾人员工作、打架斗殴社会治安等社会、民生、治理问题成为严重的农村社会问题。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与治理困境分析

1、“行政式”治理结构的延习

对建国以来农村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其作用的嬗变分析,从专政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作用于农村社会治理走过了一条“政治功能——超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政治引领”的路径轨道。当前的干部大都是从传统治理体制时期走过来的,他们的执政理念、工作作风、工作能力都带有传统的行政化性质,严重阻碍了新型治理体系格局的发展。

2、“制度化”治理制度的缺位

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因相关制度供给的缺位,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难以形成“治理有序”的重要归因。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却“既没有明确规定‘指导、支持、帮助’的内容、方式与方法,也没有明确规定‘协助’的范围和方式”,制度上存在空隙也就为国家基层政权权威向农村社会渗透提供空间,使得农村社会逐渐内卷于乡镇政府及村党组织,失去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治属性。

3、“参与化”治理的基础不足

因为外出流动人口对城镇生活的向往,逐渐失去村落的归属感,人口的流失加剧的现象引发的不仅仅是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缺失问题,若不对此进行根本上的纠偏与补救将有可能造成村落社会共同体的解构。农村社会治理民主化流于形式,村民对公共事务参与大都以冷漠态度待之。因此,农村社会治理中“参与化”氛围淡漠的困境严重制约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与治理建议

1、坚定政治引领下的“服务型”理念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质。强化政治功能,把握政治方向,提高党员政治意识和能力,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随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以党组织领导治理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在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功能和更新党的领导理念向“服务型”转型的前提基础下,着眼于把方向、谋大局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纠偏党组织在實践中“行政型”的思想痼疾,从而满足农民群众对党组织领导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新期待。

2、加强党组织后备力量人才队伍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之于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事业繁荣发展其重要属性可见一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组织向农村延伸的神经末梢,其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关乎“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的有效程度。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人才队伍选拔建设体制机制。

3、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员在享有党和人民赋予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党章中对其规定的义务条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分化、城乡融合一体化极大变化的今天,农村社会治理环境、治理格局越来越复杂严峻。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员理应作出表率带头示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坚持发展中保障民生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努力构建国家和市场有效衔接双向联动在养老、医疗、教育、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制度保障机制。民生问题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民生视域下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实需要。

五、结语

“农村兴,天下兴”,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与稳定直接关乎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发挥政治功能引领及服务功能的嵌入,既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也密切党组织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建构执政党权力作用于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社会职能的价值认知,理顺这一关系进而有效创新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建立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形成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激活农村党组织自身的活力,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

[2]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理论与改革》,2018 年第3期。

[3李增元:《农村基层治理单元的历史变迁及当代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建设治理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创新维度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及举措
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国有石油企业创新的影响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