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

2019-09-10 08:55宋超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4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培养

宋超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存在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1.完善培养机制,搭建培养平台:2.强化动态沟通,帮助青年人才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3.考核与激励并举,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4推进企业文化宣传,用文化的力量增强青年归属感。

关键词: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增力

在经济新常态的总体环境下,企业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取决于青年人才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发掘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育一支品质优、业务强、综合能力强的青年人才舰队,实现管理增力,为企业质量效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打造人力资源新状态。

一、企业青年人才现状与特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以自由、活力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将成为掌控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冲锋队,而他们身上兼具着时代的特色。

(一)性格属性,致使团队协作淡漠、利益导向偏差。开放、自由、个性的青年属性,促使企业青年人才更愿意独立完成工作,不愿正面与人协作、沟通;同时哄抬了个人主义,更倾向于个体自身利益,进而缺乏集体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不认同基层锻炼,急于求成。一般企业新招收大学生、大中专毕业生都会被安排在生产一线锻炼一至两年,待思想、知识、技能积累到了一定水平逐步向关键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晋升。然而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一线锻炼、倒班,不认同基层培养,认为培养、锻炼周期较长,企业对其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属于廉价劳动力,故急于求成,造成“中途离场”。

(三)眼高手低,思想意识不正确。改革开放初期,工作中企业青年始终抱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赶、学、比、拼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而现代企业青年大部分不愿学、不想学,自我学习能力不足,进而形成了一种思想前卫、行动落后的局面。久而久之,职业技能水平无法得到充实和提高,管理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最终导致眼高手低进步缓慢,永远徘徊在一线或一般岗位,得不到企业重视,被迫选择离职。

(四)对企业归属感、忠诚度缺失,人才流动性大。“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现代企业青年普遍存在的心理,对所工作的企业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形成了永远在“骑马找马”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企业招聘、培养成本的浪费和流失,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

二、企业青年培养现状

(一)企业青年培养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现代企业管理日趋专业化、规范化,对企业青年人才的培养也要走上正规化、连续化,以往填鸭式培养、片段式的培养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长期积累,不利于青年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对青年培养重视程度不足,上传下达,培养力度层层递减。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经营和效益,然而人才才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根本,那么对青年人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的培养方式已显得苍白无力,各单位、各车问作为培养主体敷衍了事的培养手段更显得捉襟见肘。对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视力度不足,培养压力层层递减,直至培养执行为零。

(三)企业培养手段乏陈。企业要发展,用人、培养人的手段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补充更新。现阶段,一般企业培养手段仅限于传统式讲学,培养形式老旧、培养氛围枯燥、培养内容乏陈,致使被培养者知识、技能吸收率不高、参与性不强、培养质量较差。

三、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提高青年人才管理水平

(一)完善培养机制,搭建培养平台。制定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建立企业、车问、直属领导三级联动培养机制。用人单位对选拔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直接负责,全面负责科学制定培养计划,认真督导落实,解决的职业发展中的困惑,能力提升中的难题。确保青年人才成长。同时企业应根据优秀青年人才的特质,结合所学专业,以公司生产实际为基础,科学安置工作岗位,达到人岗匹配、量才适用的目标,实现人才优化配置:还可以通过举办技术比武、岗位公开竞聘、各类竞赛、座谈等活动,变“相马”为“赛马”,打造发现、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的平台,建立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

(二)强化动态沟通,帮助青年人才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部、党委、团委等职能部室,对青年人才,特别是一线大学生进行思想动态观察,通过座谈、案例分析联谊活动等形式,按专业、分层次、有重点进行心理疏导、问题答疑等,疏通双向沟通渠道,帮助青年人才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做好职业决策。

(三)考核与激励并举,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主体要对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升、日常工作表现、思想动态、人品能力等方面进行准确、客观的记录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并给予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其更加进步,形成正向引导。拓宽晋升途径、提高岗位待遇、增加教育培训机会等手段鼓励先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调整培养计划拉动后进,用好人才存量,做好人才增量,避免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四)推进企业文化宣传,用文化的力量增强青年归属感。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将灵魂植入青年人才思想,根深蒂同,营造重视尊重青年技术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等宣传途径,引导、激励青工努力钻研技能,切实增强学知识、练技术的意愿,形成不断比拼、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l]杨光萍,谢宝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水平、人口学特征及传记性影响因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5).

[2]宁月玲.80、90后员工管理调查之好管or难管[J].管理@人,2010(4).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培养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高校机关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