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桃苗木嫁接愈合的几种因素研究

2019-09-10 07:22陈建军鸿李宽莹张雪冰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嫁接

陈建军 王 鸿 张 帆 李宽莹 张雪冰

摘要:结合秦安县五营镇桃苗木繁育生产工作实践,研究了砧木密度、嫁接时期、接芽愈合周期以及接芽不同包扎方法对桃苗木嫁接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桃苗嫁接适宜的砧木密度为120 000株/hm2,嫁接时期宜在9月下旬之前,包芽包扎方式也有利于秋季嫁接芽的愈合。

关键词:桃;嫁接;砧木密度;包扎;愈合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4-0010-04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peach seedling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in Wuying Town, Qin'an County, the effects of rootstock planting density, grafting period, grafting healing cycle and different dressing methods on peach seedling callus at festiva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rootstock density for autumn peach seedling grafting was 12 000 plants/hm2, and the suitable grafting time was before the end of September. The wrapping method of buds grafting was also conducive to the healing of grafted buds in autumn.

Key words:Peach;Grafting;Rootstock density;Bandaging;Healing

嫁接是桃树苗木繁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桃树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果品生产起到重要作用。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作为我国北方桃产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普遍应用的砧木类型,被广泛应用于桃的苗木繁育中。桃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一年生山桃为砧木在秋季进行嫁接[1 ]。桃苗木的嫁接繁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嫁接的时期、温度、砧木的类型、砧木年龄和栽植密度、嫁接方法、接穗和砧木的健壮程度以及育苗地管理水平等[2 - 7 ],在嫁接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取得好的嫁接成活率和育苗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育苗户往往对影响桃苗嫁接成活的诸多因素把握不当,造成嫁接成活率低,育苗效率不高。在苗木嫁接繁育过程中,嫁接口的愈合情况也直接反应出苗木的嫁接成活情况。我们从北方秋季桃苗木繁育过程中砧木的种植密度、嫁接时期、接芽愈合周期以及接芽包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桃苗木繁育苗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于2017年秋季进行。选用2016年秋季播种的山桃为砧木,嫁接前20~30 d去除砧木基部20 cm内分枝,要求砧木基部10 cm处粗度为0.8~1.0 cm,生长健壮。接穗选用发育充实、芽体饱满的桃品种陇蜜9号当年生枝条,嫁接时现采现接。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镇张塬村秦安县大地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桃育苗基地。当地海拔1 662 m,年均降水量510 mm,年平均气温7.5 ℃,全年无霜期165 d。试验地为雨养区山台地,土壤为黄绵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土壤pH为7.9。

1.3   试验方法

1.3.1   砧木密度与愈合周期对嫁接愈合的影响    2017年秋季9月1日,采用带木质芽接法,露芽包扎,嫁接高度为砧木地面以上15 cm处。设置砧木密度分别为处理A1:60 000株/hm2,处理A2:90 000株/hm2,处理A3:120 000株/hm2和处理A4:150 000株/hm2。于嫁接后第20天、30天、40天,随机选取不同砧木密度下的嫁接苗100株,调查统计愈伤组织生长情况,对接芽芽片愈伤组织产生的多少以接芽片周长的1/4 、2/4 、3/4、4/4进行分级统计。

1.3.2    嫁接时期和接芽绑缚方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017年秋季9月1日至10月11日期间,在砧木密度120 000株/hm2地块,采用带木质芽接法,每隔5 d嫁接一次,每次嫁接100株,其中50株采用包芽绑缚,50株采用露芽绑缚,同时记录嫁接当日当地最高溫度和最低温度。于嫁接后第20、30、40天,分别调查统计每次接芽愈合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砧木密度和愈合周期对桃嫁接口愈合的影响

砧木密度会影响苗圃地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和温湿度,从而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在适宜的愈合条件下,砧木接口和接穗芽片的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段来完成愈合。

从调查结果(图1)可知,在相同的嫁接和愈合条件下,当嫁接后第20天,A1处理、A2处理、A3处理接芽的愈合率在50%左右,只有A4 处理的接芽愈合率在50%以下;嫁接后第30天,A1处理苗木愈合率达到92.5%,而A2处理、A3处理、A4处理 砧木密度下的苗木愈合率均在70%以下;嫁接后第40天,A1处理、A2处理、A3处理的接口愈合率均达到95%以上,且均高于A4处理90%的愈合率,以A3处理愈合度最高,达到了97.5%。可见砧木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嫁接口的愈合度呈上升趋势,而当砧木密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反而不利于接芽的愈合,接芽的愈合度反而降低。同时由图1看出,随着嫁接后愈合周期的延长,各处理接芽的愈合率均呈上升趋势,在嫁接后第20天至第30天这段时间苗木愈合率的增加不明显,而在嫁接后第30天至第40天这段时间接口愈合率显著增加,各处理嫁接愈合率均达到90%以上。在高密度下,苗圃地内通风透光不良,不利于嫁接后的愈合,桃苗嫁接成活率低。综合考虑育苗成效和成本等因素,当地适宜的桃砧木密度为120 000株/hm2。

2.2   嫁接时期对嫁接愈合的影响

嫁接时期也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北方地区苗木嫁接一般在秋季进行,早期嫁接接穗不充实,砧木的粗度往往达不到嫁接要求,且过早嫁接后接芽易萌发,萌发芽冬季不能很好越冬;嫁接过晚,气温降低,不利于接芽愈合,直接影响成活率。物候期早的桃、杏等树种的愈伤组织生长的适宜温度较低,为20 ℃左右,在5~32 ℃時随温度上升,愈伤组织形成加快,超过32 ℃则会引起细胞的损伤,无法愈合[2, 4 ]。图2为苗木嫁接前后的当地日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可知,在秦安县五营镇,从9月1日起至10月11日期间嫁接的苗木,在嫁接后第40天的愈合程度各不相同,随着嫁接时期的推迟,嫁接愈合率呈下降趋势(图3)。前期嫁接的苗木由于愈合期温度偏高,愈合速度快,愈合度高;9月16日和10月1日期间嫁接的苗木由于嫁接后7 d内温度明显较低,苗木的愈合度也要明显要低于其余时间嫁接的苗木。从10月8日开始,日最高温度低于20℃,最低温度开始低于5℃,此时的温度不利于嫁接口愈伤组织的产生,愈合速度明显降低或停止,嫁接芽难以愈合。从嫁接时期来看,在秦安县五营镇,9月26日及以前嫁接的苗木(9月16日除外),由于愈合期内温度比较适宜,到苗木停止生长时总的愈合率基本都在90%以上;9月26日之后嫁接的苗木,由于愈合期内温度较低,直到苗木停止生长时平均愈合率均在90%以下或者更低,即便愈合,越冬后也很难成活。

2.3   接芽不同包扎方式对接芽愈合的影响

在嫁接过程中包芽包扎有利于提高接芽伤口温度,有利愈合。但包芽包扎时春季萌芽前需要解除包扎膜,以免接芽不能破膜而出,也要避免膜内升温过高而导致接芽闷死。在北方秋季雨水偏多,露芽包扎后部分接芽会因雨水渗入而导致接芽霉烂,当包扎不严时,接芽水分散失较快,也会导致成活率降低。但露芽包扎省去了春季破膜的繁琐环节,节省了用工[1 ]。

本试验中,包芽包扎后的苗木在愈合第20天、第30天后的伤口愈合率要低于露芽包扎的,而在愈合第40天后包芽包扎的伤口愈合率要高于露芽包扎的。这主要是由于在接芽在早期愈合速率相对较低,同时外界温度也相对较高,露芽包扎后接芽升温快,愈合也相对较快。而到愈合后期,虽然愈合速率较快,但此期温度降低不利于愈合,包芽包扎后有利于膜内温度的升高,反而促进愈合。同时,包芽包扎后接口组织不易见光,有利于伤口愈合[2 ]。综合来看,在桃树秋季进行苗木嫁接,包芽包扎更有利于嫁接口的愈合,从而有利提高桃苗的嫁接成活率。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从桃苗嫁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手,对苗圃地砧木密度、嫁接时期、愈合周期以及接芽包扎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安县五营镇,秋季山桃砧木嫁接桃苗适宜的砧木密度为120 000株/hm2,适宜的嫁接时期在9月下旬之前,此期之前嫁接的苗木经过40 d的嫁接愈合期,接芽愈合率能够到达90%以上。而此后嫁接的苗木由于愈合期温度降低,不利于接芽口愈合。同时通过对嫁接过程包芽包扎和露芽包扎方式的比较来看,包芽包扎嫁接更有利于接芽的愈合。

桃树在嫁接过程中,砧穗间亲和力、嫁接时期、嫁接技术水平、砧木和接穗质量以及愈合时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是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2 ]。因此,在桃苗木嫁接繁育过程中,各地要根据育苗过程实际情况,合理掌握砧木种植密度,嫁接时期以白天最高温度20 ℃以上为宜,日最低温度降至5 ℃以下时,接芽难以愈合,将导致嫁接失败。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李宽莹,张   帆, 等. 甘肃地区桃苗木繁育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8(10):92-94.

[2] 刘淑芳.  影响果树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J].  山西果树,2016(4):34-36.

[3] 朱更瑞,王力荣.  桃苗及其标准化生产[J].  中国种业,2001(5):27-28.

[4] 呼延丽,石文革,张荣贵.  温度和湿度对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2017(11):33-35.

[5] 温志为.  不同嫁接方法对橄榄成活率及生理影响比较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6] 王尚堃,王振营.  桃树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7(4):88-92.

[7] 沈淑红,郭玉琴,孙   东.   王族海棠嫁接繁殖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597-4598.

(本文责编:陈    珩)

猜你喜欢
嫁接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不同砧木对油亮型黄瓜品种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