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学习金字塔”,挖掘记忆新方法

2019-09-10 07:22陆小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8期
关键词:金字塔角色扮演记忆

陆小莹

【摘要】高中生同时学习众多学科,除了不善于分配时间外,还不懂如何记忆,从而导致成绩低下。根据美国学术界研究的“学习金字塔”,把“马上应用/教别人”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课堂上,帮助学生主动学习、重复学习,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记忆效率猛增,可谓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记忆新方法

美国学术界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平均学习保持率,下图是当时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表明,相对于纯粹的“听讲”“阅读”而言,“马上应用/教别人”是平均学习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下图所示),

“教师讲授”是采用率最高的教学方式。40分钟的课堂里,可能有25-30分钟都是教师的讲授。几天后,有些教师就会抱怨说:“明明课堂上已经讲过了,为什么他们记不住?为什么考试的成绩那么低?”

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师教得辛苦,也让学生学得痛苦。研究表明,最受教师欢迎的“讲授”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记住率仅有5%,而大多数教师不敢采用的方式——“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却高达95%。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借鉴学习金字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实干方式”——转变教育角色,学生充当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一、心理基础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是初中生的延续,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显得相对成熟些。他们表演欲强,期望被肯定。但在学习上,有的学生面对众多学习科目手忙脚乱;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学生不懂得科学用脑,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听了课又忘了做笔记……诸如此类,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压力。因此,为学生选择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记忆方法

1.角色扮演

讲授新课的重点或难点时,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明白、不理解,总会花许多时间在讲解上,有的内容甚至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下课后非常容易遗忘该知识。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加深学生对这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助其理解应用呢?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心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定位,往往能收到好效果。

例如,学习体液免疫过程时,以下这幅图解的学习要求是“理解、应用”。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可以使该图解成为短时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学生忘记其中一、二种细胞的名称或者记错其作用的先后顺序。这时,不妨挑选8位胆子较大、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图解中的“抗原”、“抗体”或各种“细胞”,通过出场顺序、口头表述、肢体语言等方面,演绎体液免疫的整个过程。

扮演者因为参与其中,记住了自己这个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记住了自己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旁观者清”的观看者通过记住每个同学出场的先后顺序、演绎的肢体动作,记住了每个细胞起作用的先后顺序以及发挥的作用。于是,原来可能花15分钟才能勉强记住、几天后又忘得一干二净的内容,现在花3分钟就能牢记了。一段时间后,即使偶尔想不起,也可能通过回忆同学的出场顺序而重新记住这些细胞及其生理作用。

当然,教师不能只在一旁看热闹,而要掌控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从挑选学生、分配角色,商量剧本到跟踪排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差错,都要及时指正,以便这个角色扮演准确无误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

角色扮演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言语表达能力。扮演者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同时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帮助观看者理解课本知识,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2.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是除备课外,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而一天下来,自己两眼昏花,学生也只收到一本打个了“√”或“×”、评了个分数或等级的作业本。至于自己的作业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是否有更合理的答案、作业质量高不高、在班里的表現好不好,他们一无所知。从而降低了作业对学生课后复习的作用,更容易导致部分懒散的学生拒绝完成作业。

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不妨让学生充当“小教师”,轮流为其他同学批改作业,必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果实。例如,看到巧妙作答的优秀作业,“小教师”能欣赏、借鉴;看到马虎了事的作业,“小教师”要找出缺点、写上批语;看到字体清秀的作业,“小教师”会下意识地模仿;看到字体潦草的作业,“小教师”会提醒自己认真书写;看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小教师”要不断找出得分点与失分点,有助于审题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由于批改的作业份数较多,“小教师”不断重复甄别同一知识点,有助于长期记忆的生成……通过“拿来主义”与“去除主义”,在不断的欣赏、甄别与纠正过程中,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有的学生还能从中把握到提高作业质量甚至答题水平的技巧。

当然,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把批改作业的任务完全交给他们独立完成,而要从学生批改完的作业中抽查一部分,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当堂评讲;找出作业中的亮点,当堂分享;找出批改认真的同学,当堂表扬。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让学生找到另类的记忆方法,锻炼了审判思维。

3.评讲试卷

每次考试过后,教师都会在布满红字的试卷中寻找错题,统计得分率,准备一大堆资料、变式练习,以更好更快的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只不过,评讲课中,讲台上的教师滔滔不绝,讲得津津有味,讲台下的学生胡思乱想,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教师对错题记忆犹新,学生则一错再错。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的确,“听”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讲”却是主动传授知识的过程。不妨把比较简单的错题交给“小教师”讲解,从中体会好处:首先,“小教师”必须翻看教材、阅读大量材料,组织语言、课前试讲,甚至向老师讨教,才能满怀信心地踏上讲台。这无疑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接受。其次,其他学生倾听“小教师”从学生理解的角度阐述的内容,不但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而且可以随时提出其他问题“挑战”讲台上的“小教师”。一问一答,其记忆效果可想而知。再次,讲解过程中,如果“小教师”遇到难题,解释不清楚,班中其他同学就能充当“二次小教师”,为大家释疑。实在解答不出来,教师才出面解释。经过重重“关卡”得来的解释,必将成为学生脑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评讲课对于教师来说,不是一节随便就能上好的课。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度极大、挑战极高的学习方式。因此,题目方面,教师必须精挑难度系数较低、学生能讲解的;变式练习方面,刚开始时,可由教师直接提供,然后逐步过度到学生选题,教师审题的阶段;备课方面,必须严格把关,力求语言正确,术语精准;讲解方面,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出现错误,先让学生自行解决,确实解决不了,就要亲自出马,解惑释疑。也许一节评讲课下来,教师的紧张感与疲劳感会远远超出自己上的专业课,但是,学生的收获却是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以上几种学习方式都借鉴了“学习金字塔”的“马上应用/教别人”的观点,通过实际课堂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提高明显,可谓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金字塔角色扮演记忆
Great Vacation Places
海底金字塔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角色扮演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