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育过程中的亲和力

2019-09-10 07:22陈志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8期
关键词:情绪师生笔者

陈志彬

教育实践证明:“教育有时真的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伸手就能成功。”在推进建设和谐社会,重视人文关怀的今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作用。“亲和”从字义上讲,“亲”为热爱,体现温暖、支持、信任、帮助等含义,而“和”指协调、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融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感情更纯真,教师尊重、理解、关怀、相信学生,学生更能尊重教师。亲和在教育教学中可优化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师生难以相容的关系,使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師应更新观念,把亲和教育、人文关怀引入到教育领域。

一、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传统的师生观认为严格要求学生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个性,有一颗纯洁的灵魂。用单一严格要求的方法来达到教育不同性格的学生的目的,已不适应当前的人文关怀教育的要求。现代的师生观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平等、理解、信任、支持、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老师的一颗爱心,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认真摸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挫折;其次是学会沟通学生,第三是适时指导、解难,对学生敞开心灵,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010年,笔者班上的学生小马,成绩不理想,性格较内向、偏僻,与其他同学相处得不够好,时不时与人吵架,甚至用拳头来“说话”。笔者主动与他交谈,得知他是个自卑之人,自己通过勤奋努力,就是学习效果不大,有时受到个别同学嘲笑,被人瞧不起,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笔者对他说:“不用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会进步的。”并指出他跟人打架是不服输、争气、讲义气的表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并让他分辨是非,该怎么做才合适,让他在选择中找到了答案。笔者经常与他谈心,分析原因,结合他个人实际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如早上、课外时间、晚上分别应做些什么。后来,他学得有兴趣也有信心,在升学考试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如今他在广州的一所大学就读,逢年过节回家时总要到笔者家中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老师真诚地热爱学生,能唤起学生尊重教师的感情,能使学生体验到人间的温暖,从而引起共鸣,将在道德和行为规范上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公平的、全面的,让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温暖。教师要视所有学生为人才,真正认识到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直木以为椽,弯木以为犁。”

亲和学生能使学生自由走向健康上进之路,为社会培育出各种需要人才。

二、做好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

情绪智力是“一种准确地觉察自己及他人情绪、评价和表达、理解和感悟并有效地调控,利用情绪以助人智力发展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情绪丰富,波动也大,自制力差,行为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如果能用较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转移情绪,合理发泄,理智控制,能使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享受阳光生活,感受科学教育。2012年,笔者的学生小辉,在一次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让学生整队形,然后叫口令,这位同学不以为然,慢条斯理,还带有傲慢之气。这可激怒了老师,师生间闹起了口角,老师言语中不注意地说出了“像你这模样,将来毫无用处”的一句话,这时,学生的情绪变得更糟糕,结果双方闹得很厉害,由于碍于上课,小辉被叫到办公室,经了解情况后,笔者对他说:“假如你是老师,你觉得怎么样?你是人,老师也是人,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是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贵在有错能改。”笔者采用“换位思考”方法使僵局变为较为和谐的氛围,这位同学觉得自己先做得不对,主动向老师道歉,并决心以后做好;体育老师也承认自己言重了,说话伤害了尊重学生的人格,请求学生谅解。

教育实践证明,老师有时一句暖心的话语,会融化学生心中积淀已久的坚冰,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而温暖的氛围,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亲切感,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亲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缓和有时难以相容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平等和谐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重视细小事件,创设和谐氛围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亲和不是刻意去追求,而是应作为一项教师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其中,要特别注重细小事件的影响。老师对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小毛病或错误应该予以谅解,因为学生时代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有偏见或行为不规范,实属正常。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老师做正确而又耐心的引导,尤其是那些屡教屡犯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老师不要抱一蹴而就的幻想,要耐心地打持久战。有时因不慎一句话,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有时可能因一两句话,可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终生铭记。老师对学生只要有一颗博爱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反反复复的教育,最终坚冰也能融化,顽石也会低头。因此,教师应时时关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观察、了解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在关心、支持、信任自己。

亲和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深入人心,使教育得到实效。

四、适度把握亲和尺度,辩证认识亲和

现代教育强调亲和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决不能夸大其作用,否则,教育行为将会失去规范性。因此,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去考虑亲和问题,辩证地认识亲和力的作用,它作为教师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地位必须改变,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关系,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亲和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生命力,或许通过亲和,可使学生走向健康生活之路,改变他们的命运;或许通过亲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师生之间难以相容的关系,避免一些难以想象的结果发生,让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感受教育,感受生活。

猜你喜欢
情绪师生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麻辣师生
情绪认同